看到安生,想起吉彌

【薩莫特/文】
2002/6/28發表於「球魂」

興農牛在今年季中選秀補進了安生Fred Anson,他中美混血的身分、洋人般的面孔也引起大家的注目。不過安生可不是第一個來中華職棒打球的中美混血兒,前味全龍的吉彌Jim Aylward才是。

吉彌在中華職棒二年季初的洋將選秀會中被味全隊挑中,本來預定擔任三壘手,不過由於洪正欽罹患肝病所以轉任游擊手。該季他不但守備表現中規中矩,打擊更是強悍!除了奪得10月份MVP之外,打擊率0.305在龍隊僅次於羅世幸的0.307,打點59分(破了鷹俠元年所創的58分聯盟紀錄)拿下打點王,全壘打12支也與馬斯並列隊中的全壘打王,並當選當年中華職棒首度設立「最佳九人獎」中的「最佳游擊手」。

可惜吉彌的罩門在於速度。身長183公分、重達95公斤的他自然不會是速度型的球員,因此當守備平平的他打擊退步之時,教練團就不會給他好臉色看了。職棒三年球季中的7、8月份,他因腰傷不時改守一壘或擔任DH,打擊也陷入嚴重低潮。守備位置本來就跟洪正欽、勃朗(游擊、DH),呂明賜、李安熙(指定打擊、一壘)等龍隊好手重疊的吉彌,雖然在9月份打擊恢復水準,但季末仍慘遭球隊解約。有關吉彌特殊的生平(包括家庭背景、國外職棒的經歷)介紹可以參閱「職業棒球」雜誌第54期,他是該期的封面人物,該專題是由陳芸英小姐執筆的。

安生的加盟不但讓我想起吉彌這位中美混血球員的鼻祖,更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中美混血兒也可持中華民國身分證,意即他可以本國球員的身分參加職棒選秀、加入職棒球隊,那當時吉彌為何不也以本國球員的身分加入龍隊,甚至還必須參加「外籍」球員的選秀會呢?否則味全不僅可以多出一個洋將名額,「黃」吉彌(他的台灣籍媽媽姓黃)或許也就不會那麼早離開台灣了。

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職棒選秀制度」的不健全,當年有洋將的選秀會卻沒有本土球員的選秀會!而本國選手加盟職棒的管道更是千奇百怪。在中華職棒二年,以謝長亨為首的眾多旅日好手返國加入職棒戰場,竟是用私底下協調分配的方式;更好笑的就是兄弟象為了讓陳義信順利入隊,居然安排他參加洋將選秀會,再動用職棒元年墊底戰績換來的第一指名權挑走了「飛刀手」。隔年雖然首度實施了本土球員選秀,但各隊積習難改,「呂明賜事件」便是活例:明明呂大砲就應該加入職棒二年戰績不佳的兄弟,以平衡各隊實力;味全卻硬以呂明賜的意願為藉口欲簽下他,雖然後來以交換球員的方式達成和解,但實際上選秀制度以及其實施的意義仍是名存實亡。選秀啊?太麻煩了!手握大把鈔票的老闆們自有高招,用「特考」(職棒四年出現的方式)登陸球員、用營養金綁球員…只要能補強球隊實力就無所不用其極。「共同選秀」?什麼啊?是可以吃的嗎?

制度的不合理,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味全從職棒初期的首強落得職棒5、6年的不振;史上第一個季冠軍三商一冠難求,還創下「三連墊(2年至4年)霸業」,最後與龍隊一起壯烈地解散;即便是俊國改成興農、熊也易容成牛了,還是要連三年墊底(職棒5年至7年);創下第一次三連霸紀錄的兄弟象也歷經了選手老化、跳槽,新人又銜接不上的陣痛期(職棒6年至10年);實力一向平穩的獅隊即使在職棒7年、10年連續簽下了超級新人吳俊良和曹竣揚,卻也無法掩蓋野手群平均年齡偏高、球技無法提昇的事實,而讓年輕化的龍隊達成三連霸。

本土球員供不應求而各隊又不遵守選秀規定,最糟的就是造成「擁洋自重」的情形:三商職棒二年球季「不守法」地登錄了超過四名的洋將,其他各隊起而效尤,於是洋將名額開始爆炸,黑皮膚、金頭髮充斥球場,一批換過一批;本土二線球員大難臨頭,不知下一次上場機會何時才會來,想跟教練請纓上陣,那些日本老頭也聽不懂中文…台灣球場淪為八國聯軍的殺戮戰場之後,球賽品質不升反降,而且本國觀眾再怎麼在惡劣的環境下忍辱偷生也不會想看到外國人在中華職棒耀武揚威的啊!看看現在嚴格限制的兩名洋將原則,再回想起過往球場上太多的洋面孔,真是令人不禁作嘔哩!「台灣」職棒不需要,也不應該有這麼多洋將、洋教頭!

看到今日的安生,想起往昔的吉彌。除了懷舊之外,更慶幸本國新人共同選秀制度已於中華職棒11年季中恢復舉行了!經由這個正常的管道各隊補進了不少年輕好手,彭政閔、陳致遠幫助兄弟象重奪冠軍;郭勇志、蔡仲南為牛隊力挽狂瀾;中信陳健偉更是締造了「四割男」傳奇……球賽更加緊湊刺激、觀眾人數也有長足的增加,顯見這一套具體而微的制度運作堪稱順暢,也具有實質的效果。希望各隊不要再有一隊獨強的念頭,共存共榮、實力均衡才是職棒永續經營的上上策。如此精采的、屬於本土球員的比賽才能永不間斷,這才是球迷們所樂見的。


 

球迷園地

 

這是一個歡迎球迷來投稿的專欄,請各位球迷來信給球魂網站盡情發揮自己對於棒球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