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的溫度

【瑪利歐/文】 
2003/5/8發表於「球魂」

看棒球在家看和在現場看實在是差很多很多。

1996年在年代和和信爭取中華職棒8-10年轉播權失敗之後,不但埋下了邱復生組織台灣大聯盟搞砸台灣職棒的種子,也提出了TV is Live的口號,來作為他們直播每場中華職棒比賽的藉口。說藉口是因為本來根據年代和中華職棒的合約中,只能直播星期六日的兩場球,其餘二到五只能在晚上作重播的動作。此限制當然是為了吸引球迷去看現場的比賽來保證一定的票房,而在TVIS做出了上述的直播報復後,當時中華職棒的票房果然立刻下滑不少,畢竟當時Live轉播並不是那麼盛行,不過後來我們也知道,其實只要球賽好看,Live是不會降低多少票房的。前幾年的總冠軍賽和去年的世界盃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盃複賽中華隊的一票難求,你可以看到全台灣每間7-11傳真機前突然爆滿的詭異場景,我們再次寫下一個台灣奇蹟。

看Live雖然可以第一手的瞭解比賽狀況,而且看到精彩的play還可以看更清楚的replay,還有球員的肢體語言和表情都一清二楚,但是,感覺是冰的,就算你找一群人在家裡狂歡似的一同看球,就算你在宿舍交誼廳和一群不認識的同學看球,還有人帶著啦啦棒狂敲,但是,現場的溫度就是不一樣。

看棒球有時候是很悶的,你必須花三個小時的時間在一個很難坐的位子,喝著很貴的水吃很難吃的便當,然後隨著後援會的鼓聲一起搖旗吶喊,拼命叫嚷著希望打者能夠打出安打最好是全壘打,或是安靜的祈禱投手投出精彩的三振或野手美妙的play。可是更多的時候,折騰了半天,你看到你的打擊者被K掉安安靜靜的下去,或是你的投手被打到更安靜的把球交給救援投手。沒有NBA show time式的得分,沒有NFL每次快速的進攻碼數,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和一次又一次的落空。

不過,或許就是棒球這種常常易於期待落空的特性,導致了希望成真時的狂喜,而狂喜的程度隨著期待實現困難度成幾何成長。

而且棒球是一種可以讓你就算到最後一刻都還編織著美夢的比賽,如果你在看籃球,就算你看的是NBA,miller對尼克幹下的9秒8分我想已經是人類的極限了,但是在棒球中,不管你落後多少分,就算在九局下半兩人出局只要第三個人還在場上打擊,你的希望就會一直下去,沒有人能夠在三人出局前宣告某支球隊已經賭定獲勝,沒有那一個球評敢幹這種事,即便是那個話很多的袁博士。

坐在家裡你隨著攝影機的鏡頭而心情上下起伏,你試圖多貼近電視一點,好更清楚的看到剛剛是一個滑球或伸卡,好更緊張自己的心情並期待下一球就是一支全壘打。而在現場,你隨著每一個球而開心落寞,你無法不把精神專注在場上,不像在家裡你可以光著屁股翹著二郎腿。於是每一次投球,每一次打擊、每一個動作都讓你繃緊神經。林易增在壘上的時候,你跟著一起喊『盜盜盜』;張泰山在打擊的時候你用盡全身的力氣大喊『o~~~~eo eo eo oeo oeoeeoe eoe oeo o~~~~eo 張泰山,全壘打』;張誌家在投球的時候,你得意的狂叫『三振他、三振他』。可以體會了嗎?現場有一種家中舒服看Live沒有的,溫度。一種會讓全場突然跳起來振臂高呼的溫度;一種你會莫名其妙和隔壁的陌生人擊掌慶賀的溫度;一種只要一球就可以讓滿場瘋狂的溫度。
當在家看轉播的時候,你在乎的是勝負,你得到的是比數;而在球場看現場時,你在乎的一樣是勝負,但你得到的是溫度。

沒有人可以告訴你,當職棒十年kimi打出再見安打時,滿場紅色彩帶飛舞的感動是什麼;沒有人可以告訴你,當99梅竹賽交大打出再見逆轉三分全壘打時,手持紫色彩帶清華學生的錯愕是什麼。可是當我們在現場,一切都清楚了。雖然我們看不到每一個精彩play的重播,但是你就是知道什麼時候會跳起來狂歡,只是一種感覺,一種溫度。一種事後說上千百遍的溫度;一種你毫不後悔花了多少錢買票的溫度;一種你下次還是會再次走進場的溫度。


 

球迷園地

 

這是一個歡迎球迷來投稿的專欄,請各位球迷來信給球魂網站盡情發揮自己對於棒球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