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華職棒賽制的建議 【Zash/文】 在看完這次的WBC經典賽後,深覺中華健兒經驗雖淺,但在選手這次的表現上,拼勁十足,值得嘉獎。本人在看完球賽後,有一些感想,想和各位分享。 1. 這次WBC與韓國之役,最為激烈雖然是2分輸球,但是我方與韓是勢均力敵,若再比一次,結果亦難以愈料。本人覺得,就這次的中韓之戰,與2003年亞錦賽之中韓之戰相似,其實都是在打團體戰,因此團隊的契合度,凝聚力若能達到協調,那麼在守備方面則可達到滴水不漏的境界。 這次,韓國能勝出,除了有大聯盟等及投手加持外,在守備方面清一色是韓國本土選手擔剛,因此在守備協調與配合係極為順暢。例如,中韓之戰第9局朴鎮萬撲身接詹智堯的強行滾地球;日韓之戰第4局李鍾範高飛接殺,若沒有這些美技,可能結果會大不同。 2. 反觀本國,本人覺得本土選手的資質並不差,在技術層面上是可以趕上日韓,與其並駕齊行。但是,這又有賴國內職棒制度來培訓本土選手。本人球技並不突出,因此在技術層面上,恐怕無法提出有益的建言。然而,在職棒賽制之制度面上,本人則頗有心得;也深覺唯有良好的賽制,才是長期培育選手們的辦法。 目前中華職棒係採上、下季制,並以上下季的榜首,及職棒16年增新的外卡制,3隊來爭奪總冠軍,然而,本人認為這樣的賽制有其不妥之處,滋分述如下: A. 採上、下季的結果,使得各隊會全力想爭奪每季的冠軍,這也無可厚非。惟就長遠而言,會使球隊在取勝策略上,採短線操作。換句話說,球隊會盡力去舉得一季的冠軍,以確保總冠軍資格,屆時精英全出,若上半季沒法拿到冠軍,下半均也缺乏可用之兵,因為精英全在上半季就過度使用了。 B. 再來,引進所謂的外卡制,使得季冠軍的得主,在總冠軍賽還須與外卡球隊爭奪,如此則與外卡球隊隊打的季冠軍球隊,2隊在戰力即有所消耗,之後在與另一季冠軍爭奪總冠軍,總體戰力已經耗損,在此的情況下對決,不僅不公平,可看性也相對降低。去年的誠泰Cobras就是適例。 C. 另外,增加外卡制無非是為了要公平,怕該年度的季亞軍勝場總和超過季冠軍,但是卻無法晉級的窘境。而且,增加外卡之戰,另一個考量是會增加票房收入?但是,事實上從去年的總冠軍之爭就已經證明,如此作法並未使票房增長,在去年季後賽的蛇獅之戰觀眾不踴躍,甚至在蛇牛之戰,觀眾也不如職棒15年獅牛之戰來的熱絡。 3. 因此,本人對於現行賽制,提出本人一些淺見,作為聯盟在賽制上的參考,分述如下: A. 本人認為與其打上下季,不如仿美、日採一年季制;並且分為2區,每區分3隊,每隊每季打106場比賽,各隊就依其在該區的戰績,比勝場數,勝場數最多者為該區冠軍。2區的冠軍打7戰4勝制,爭奪總冠軍。這樣講可能有些文言,請見下述: 分2區:第一區、第二區;每區有3隊,打一整個賽季,一季打106場,而且可以跨區對戰 第一區:A、B、C ,3隊,第二區:甲、乙、丙,3隊 每隊應賽106場,以A隊為例,跟甲、乙、丙,3隊,每隊每季有20場比賽,共60場。跟B、C2也是每季20場,外加3場的球季末賽,共46場,總計106。 賽季開始第一個月(通常是4月)是A、B、C,3隊;甲、乙、丙,3隊互相對戰,之後是A、B、C 、甲、乙、丙,6隊相互對戰。在季賽快結束那個月(通常是9月),在賽完100場後,在加6場,跟同區的對手相互競爭。最後,以戰績最優者,為該區的區冠軍,2個區冠軍在一起爭奪總冠軍。 要加6場,是因為到季末後,同區的3各隊伍,可能會有2對或者3對的戰績相互咬的很緊,因此在同區相互對戰的情況下,可以讓同區的隊伍,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不用交給其他隊伍,因為相互對戰,所以戰績相同的隊伍會相碰頭,如此可以增加賽況精采度,觀眾數會增加,而且也要公平。 B. 在下依年度,2區的球隊再重新分配。而每年度的總冠軍,在下一年度可以選擇他要留在哪一區,而該年度總冠軍之亞軍則歸屬另一區。年度總冠軍與亞軍可以抽籤決定該區的競爭對伍,總冠軍隊伍可以決定抽籤的順序,抽籤以匿名方式,如此,則總冠軍隊伍享有較多的優惠。例如 : 本年度:第一區的冠軍為A對,第二區的冠軍為甲隊,在總冠軍賽A隊奪冠。 下一年度球季A可以選擇他要在第一區或第二區,若A選第二區,則 第一區 甲隊;第二區A隊 接著在競爭隊伍上,A可以決定他要先抽或後抽,若A選擇先抽,則甲隊就後抽,抽籤是採匿名,換言之,A、甲有2次抽籤機會,每次抽籤並不是讓A選要跟誰同一區,是要A抽他會跟誰在同一區。 因此,假設先抽的A第一次抽到B,甲抽到乙;第二次抽,A抽到丙,則C跟甲、乙在同一區;會形成 第一區:甲、乙、C ,3隊 第二區:A、C、丙,3隊
6隊在新的球技在打106場,爭區冠軍,獲得區冠軍資格,再爭中華職棒總冠軍。 4. 以上是本人對於目前賽制所提供的一些淺見,提供參考,也希望對中華職棒日後的發展能有幫助。。 |
這是一個歡迎球迷來投稿的專欄,請各位球迷來信給球魂網站盡情發揮自己對於棒球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