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讓職棒復活的方法

penny -- 1999.3.16發表於「球魂」
球迷園地

那一次,郭建成被陳金茂打了再見滿貫全壘打,身為鷹迷的我,用盡了所有我的棒球知識,跟同學爭辯那是一顆失控球。或許是吧!我不知道,但是前三位打者保送上壘的迷團,在賭博案的曝光後,相信大家心中都已有個譜。但不管如何,那曾經都是我最關心的職業運動。

那一年,黃平洋和陳義信的防禦率王之爭到了兩人最後一次先發,報紙都算好了,如果黃平洋投幾局不失分,防禦率將勝過陳義信,也就是陳義信必須上場保護自己的防禦率。果然在台北的黃平洋表現出色,逼的南部比賽的兄弟也把陳義信換上來,一直到張耀騰打出右外野全壘打判定黃平洋輸了防禦率王,兩人的精彩拼鬥終於告一個段落。我很高興那次我在台北球場看球。

大郭回台的遇到的第一個危機,時報滿壘一出局,打擊的是第四棒洋將威格,威格打出遊擊滾地,統一演出精彩的雙殺,大郭緊握雙拳,曾智增上前擊掌....

這些景象你還記得嗎?隨著賭博案的曝光,你對職棒的熱情消退了多少?今天聽到新聞,職棒十年即將開打,各球團希望在今年重新整頓,恢復往日的風光。聽了好高興,原來不只球迷知道,連各大老闆也知道職棒的風光是在「往日」。但是發口號大家都會發,真正能整頓的又有幾個?這麼多年來我對本國職棒一直有些意見,雖然不專業,但也算個不同的聲音吧!

懂得看門道,不懂的看熱鬧。我認為要增進職棒的票房,必須讓不太關心棒球的人想來看熱鬧,說當然容易,但我也有些具體的方法,還請各位批評指教:

1.各隊球衣重新設計:

我不是時尚專家,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我本身打過兩個慢壘的球隊,做過兩套球衣,第一套以廣島隊為樣本,第二套以橫濱隊為樣本,這是我的隊友投票決定的。仔細想想,同樣是紅色,為什麼我們不以味全為樣本?同樣是藍色,為什麼不以三商為樣本?這不是我們奇怪,有空可以到百齡球場看看大家的慢壘球衣,有歐力士,有巨人隊,有水手隊,就是很難出現以台灣球隊為樣本的球衣。改變球衣可以給大家煥然一新,賞心悅目的感覺,然而我們的球衣總有一種不協調的感覺,同樣的色系就是外國的比較順眼,不是我崇洋,我真的這麼認為。國內卻也出現過令人耳目一新的球衣,就是大約職棒五年至六年興農的一套淺綠色的球衣,色系搭配的很協調,給人的感覺很舒服,現在興農的白球衣和三商白底藍線條的球衣也是我比較欣賞的。如果大家都穿的漂漂亮亮的打職棒,是不是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和女性球迷入場呢?我想應該多少有點作用吧。

marines

其實不只是球衣,隊徽、吉祥物等等的設計都應該有專業的設計。日本各職棒隊皆會根據球風做整體的包裝設計,西武獅的隊徽由手塚治蟲設計(其實就是「獅王大帝」那隻白獅子),看來頗為威猛,其他球隊亦是如此。而台灣往往只是隨便畫畫交差了事,統一的獅子就不如西武的獅子,兄弟的象頭我則覺得好像是「象頭肥皂絲」的那個象頭。另外補充一下週刊棒球雜誌中某單元之前對球迷所做的調查,橫濱的主、客場球衣並列為「最好看的球衣」部門票選第1,第3名為歐力士與羅德的主場球衣並列;「最醜的球衣」由近鐵客場球衣獲得壓倒勝利。台灣球迷與各球團可以參考、觀摩看看。

2.用心製作職棒商品:

以衣服為例,喜歡職業運動的各位,你的衣櫥裡可能有一頂亞特蘭大勇士隊的球帽、達拉斯牛仔隊的外套、或公牛的球褲吧!在不然至少也看過別人穿吧!但是仔細想想,除了在棒球場,你有看過別人把台灣職棒球隊的產品當日常生活用品在使用嗎?老實說,有,我同學睡覺都穿黃衫兄弟象,職棒商品是一項可以讓職棒深入生活的利器,但我不曾見過球團在這方面的用心?隨隨便便用球隊logo做個鑰匙圈,就叫做職棒商品?以前早點到球場時,總喜歡到那幾個攤位逛逛,每次總是失望而歸,每次想買個鑰匙圈來用,最後還是覺得去買香腸比較實際。這幾年那魯灣比較致力於這方面的努力,但是我還是認為有待加強,各老闆可以向國外借閱資料,看看NBA周邊商品每年可以為球團挹注多少利潤,相信這也是一塊球團滿意球迷高興的大餅吧!

marines

職棒商品有許多種,大多都具裝飾意味,譬如隊旗、球員加油旗、文具、T等等都是如此。而台灣的職棒人士居然在許多「正常」的職棒商品都還未開發出來時,領先全球職棒先進國,率先開發了「職棒聯盟內衣褲」!這項產品非常詭異,第1,有球隊與球迷的支持者,但卻沒有聯盟的支持者;第2,職棒商品是要給球迷秀出來,以表示對球隊或球員的認同感,但內褲除非如超人一般外穿,否則如何亮出來?上次去日本買了個松井秀喜的商品,帶回台灣後發現朋友們個個愛不忍釋,然而有趣的是,我與朋友們都不是松井與巨人的死忠支持者,之所以會讓我掏腰包買了這個台幣將近800元的小裝飾品,只是因為這張卡片隨著視角的移動,能顯示松井的揮棒姿勢。就只是這樣而已,我就買了,因為酷嘛

3.球員肖像權:

這個跟周邊商品有點類似,我不是很清楚這類的問題,所以把他特別歸為一類。我是penny迷,所以我把penny穿在身上,當年我是廖敏雄迷,我渴望穿一件十八號球衣到球場看球,可是我辦不到,因為根本沒有這項商品。國外有把明星球員肖像印上面的衣服,在台灣滿街都看的到,或是為球迷專製的仿比賽用球衣,這些東西國內的球隊都沒有,依我自己而言,擁有這些球員肖像或號碼背心是對這些球員的一種認同感,相信無形之中也在為這些球員打知名度不是嗎?當滿街的人都穿一種T恤,上面有個黑人吐舌頭灌籃,你不認識他也會好奇的問一下旁人,那吐舌頭的傢伙是誰?

marines

誠如penny所言,我首次去日本當然二話不說,直接買了件佐佐木主浩的T恤掛在客廳膜拜。下次應該再多買一件,才能膜拜一件穿一件

4.建立屬於中華民國的職棒風格

美國職棒強調強打強投,日本職棒強調細膩,我們的職棒從教練團開始就是個聯合國,那魯灣打出強力棒球的口號,做為他們進軍職棒的目標,但效果也不是這麼醒目,我是真的不知道在美日兩大職棒強國的球風下,我們可以發展出怎樣的職棒風格,但以哪魯灣的強力棒球為例,應該培養一批年輕的教練到mlb取經,過個三、五年學有所成後,再來實現「強力棒球」,而非表面上減少觸擊、縮短投手看暗號和教練暫停時間、或甚至只是球評在報球的同時將「強力棒球」掛在嘴上。依我的看法,建立球風,必須根本的自教練團著手,如果無法建立自己的風格,想要學習國外成功的例子就得從最根本的地方學起,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marines

某些日職人士已經密切注意南韓職棒的發展。如同豐田泰光所言,南韓有不少優秀選手在美、日兩地深造,但南韓卻沒有日本的歷史包袱,因此更能吸收各家之長融為己用,也終於開創出異於美日的職棒風格。令人感慨的是,「綜合美日之長而開創出自己的天空」這樣的言論在台灣職棒草創期便時有所聞,但10年過後居然是南韓達到了這樣的目標,而台灣卻

5.關於主客場制:

台灣的地太小,發展主客場制本屬不易,除了統一(台南)興農(台中)是較為成功的例子外,其他的成效還是不明顯,大家還是習慣把球場分兩半。其實我到認為不用強求,反過來看,這倒是我國職棒的樂趣不是嗎?當我們這邊喊:「廖敏雄!全壘打!」的同時,對面一定會喊一個:「被三振!」,挺好玩的吧?如果主客場無法建立,那還是交給各後援會來組織球迷,我們還是習慣或甚至喜歡那種跟對面比大聲比氣勢的球賽不是嗎?

marines

主客場的本意在,「球團才能因此凝聚球迷的向心力,也才能好好經營球隊」。橫濱隊自1950年創立之後,長期積弱不振,但仍有許多死忠球迷支持。根據週刊棒球的訪問,日本演藝人員大石吾朗表示,他從小就是巨人球迷,但自從1978年「大洋鯨隊」改名為「橫濱大洋鯨隊」時,他就成為大洋的球迷,因為「如果身為橫濱市民的我都不支持,那還有誰會支持?」,1993年大洋更改名為「橫濱海灣之星」成為日本第1個沒有企業名稱的職棒隊,也因此成為橫濱市的象徵。而羅德雖然更是爛隊,但憑著「千葉羅德海洋」的隊名,也吸引不少千葉市民熱烈支持。我去年在西武巨蛋看球時,居然全場都是羅德的加油歌聲,當時羅德的球迷才不過數百人而已

主客場的意義還在球隊對球場的經營權。不但各隊可以根據自己所提供的娛樂價值、市場價值來訂定票價,也可以靈活運用其他回饋策略。身為西武後援會會員者,除享有其他福利外,西武巨蛋票價一律打折,以外野票為例,更是半價。

6.球場氣氛的建立:

我舉個實際的例子,上次野茂和小葛來台,野茂剛開完刀,不能投球,但還是上場做了他招牌的龍捲風投法。他站在投手丘上的時候,全場的燈都熄了,只有一盞聚光燈自三壘方向射向投手丘,當然還有無數的閃光燈此起彼落。安排這種英雄式出場的不是我們的球團,是名運動公司NIKE。當天,NIKE也安裝了兩個好大的喇叭,在小葛全壘打表演的時候,也都有音樂相稱,那種興奮的感覺至今無法忘懷。我一直很希望國內能將運動和音樂結合,甚至我認為球場要有專業的DJ,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音樂的效果,讓看球變成一種真正的娛樂。您想想,如果陳義信要先發在旁邊熱身,耳朵聽到的重金屬搖滾,是不是會覺得他投起來更虎虎生風?當然啦,你可以不認同,但是這是我的想法,球場的氣氛可以塑造明星,也可以讓觀眾同樂,只是需要專業的人士在適當的時機帶領,就像團體活動的時候,能夠出現一位團康的老手,活動一定更熱烈不是嗎?

7.重視球場經營:

我已經不敢奢求在有生之年看到台灣巨蛋落成,這不要緊,蓋巨蛋不是一天兩天,但是可以在現有的球場努力不是嗎?就新的新莊棒球場而言,內野舒適的令人無話可說,但是外野我猜應該是學西武的球場吧?我的親身經歷是新莊球場的外野有如懸崖般陡峭(我誇張了點)坐著還得隨時關心下滑的速度,而且土質已經凹凸不平,令人覺得美中不足,既然新球場緩不濟急,為何不好好的經營舊球場?職棒開打大多是晚餐時間,既然大家都得在那裡吃一餐,為什麼不能吃的精緻點?以我從台北棒球場看到台中棒球場的經驗,所有的棒球便當又冷又貴又難吃,而且大都是攤販在賣,警察一來就大家餓肚子,不然就是吃香腸吃到飽,為什麼沒有球團願意把球場的飲食給包下來,讓大家吃的乾乾淨淨舒舒服服的呢?這一點就令我覺得球團根本不重視球迷,巨蛋看不到,連好吃的便當也都不準備,每次看球都得靠自己營造一個舒適的看球環境,或許我是吹毛求疵了一點,但我總認為舒適的環境包含在我所付的票價之中,看球應該是享受,而非吃著難吃的便當欣賞球技,其實在現有的環境中有很多地方是球團可以展現對球迷的照顧,只是他們都沒發現或是他們視而不見,這我就不知道了。

marines

台北球場就在兄弟飯店附近,但兄弟球迷看球時還是不能享受兄弟飯店的料理,不是必須接受球場的「敲詐」,就是必須麻煩地自行準備。如果球場內的伙食,價格與品質與球場外相差無幾,相信球迷都寧願在球場內消費,方便且樂得輕鬆。但聯盟卻擺明要扒光球迷的荷包,球迷當然被迫在球場外購買,結果是聯盟沒賺到幾毛錢,球迷卻個個麻煩地要死。

讓看球不只是看球,一直是我認為吸引球迷的方式。其實這幾年繼續看球的都可以算球痴了,球團可以拴住這些人,靠的都只這些人心中對棒球的熱情,死心而離去的球迷不在少數,更別談新的球迷了。但只要有人肯用心經營,把整個形象帶起來,把職棒變成一種真正的娛樂,一種比電影還好看的比賽,還怕什麼金融風暴嗎?其實各老闆都在花錢苦撐球隊,但是似乎都不把職棒當成娛樂事業經營,那魯灣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幾年那魯灣聯合媒體和娛樂事業所發展的tml也有相當的成效,我並不反對合併聯盟,但是我希望強者生存,我指的強不是戰績,而是球團的經營,好的球員會因為新的合約轉隊而一直存在,但是真正會照顧球迷的球團不多,我到希望他們能夠屹立不搖,希望今年各大老闆能夠想出一些好點子,整個職棒活起來,當然啦,那種觀眾只有小貓兩三隻,也要在五局結束跳「麥卡連納」種騙小孩的遊戲,就省省吧....

marines

當美日職棒為了增加緊湊性而致力於縮短比賽時間時,只有台灣會在比賽中途舉辦各項活動。在日本看球時,我發現各主場球隊皆會安排小朋友的活動,而且都是比賽之前進行的,比賽仍然準時開打,5局整理動作也很快,去個廁所回來就有人出局了。而台灣過去都習慣在5局舉辦與球賽無關的活動,所以多數球迷只好去上廁所,又因為大家都去廁所,所以大排長龍,如果很急那就

 


向大當家吐嘈

首頁

留言版

給二當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