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褪色的技藝
solomon chen --1999.1.8發表於「球魂」
想起盜帥
前幾天偶然把以前買的職棒雜誌翻翻,突然看到了以前我很「感冒」的一位選手--林易增。為什麼呢?因為他太會盜壘了,只要他一上壘,那種給對方的壓力真的是非常的大,連我們這種場邊的敵軍球迷都感受的到,更何況是正在場中的守備球員們?相信有親身體驗過的朋友們一定有相同的感受,靠著他那一雙不安分的快腳,把現場的氣氛也帶向了另一波高潮,而他加入了當時兄弟隊之後,也為球隊開啟了三連霸之路。 盜壘也是棒球技藝中的一環,它代表了速度的發揮、瞬間的判斷能力、以及最重要的,表現了積極進攻的意念。尤其當一個球隊擁有好的開路先鋒時,經常可以為球隊創造出更快、更多、更好的得分機會(當然,好的開路先鋒不只要會盜壘而已,如果連上壘都上不去還談什麼)。個人認為在90年代以來大聯盟中比較稱職的第一棒就有Rickey Henderson、Brett Butler、Kenny Lofton。而最有名的盜壘部隊應該是以往的Dodgers與Cardinals,這兩隊分別在60年代時,憑著強力的投手、堅強的守備、加上過人的速度(經常全隊盜壘數在180次左右),拿到了不錯的成績,並也曾奪到世界冠軍。 決斷與勇氣 曾經在與朋友言談中聊到,盜壘不是很容易被抓到嗎?何必去冒這個險呢?浪費一個好不容易上壘的人多可惜呀!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一個好的盜壘高手通常盜壘成功率要有七成以上,否則是不會輕易發動的。像98年大聯盟兩個聯盟的盜壘前三名都至少有七成三的成功率,這也可以知道教練們也不是說隨便就讓人去盜壘,至少也是要了解自己球員的功力如何。 盜壘也並不是每次上壘都能跑,那也是要找時機的。一般來說要觀察投手的投球動作與節奏、以及了解對方捕手的傳球準度與臂力。以前有一位很厲害的盜壘高手Lou Brock(名人堂一員、生涯盜壘938次),他能夠仔細的觀察對方投手的投球姿勢,以判斷他是否是要投球或是要牽制,來決定他是不是該起跑。而近年來最著名的盜壘王Rickey Henderson則是憑藉著他的過人速度與膽量,每次上壘後就離壘老遠,儘可能的縮短與二壘間的距離,也讓他增加了許多次盜壘成功的機會。 由此可知,盜壘並不是只有速度快就好,也是需要用腦筋,需要去找到恰當的時機才能有成功的機會。基本上我就覺得敢向下一個壘包挑戰的人,就是個很有自信、很有勇氣的選手,能夠不僅只安於現狀,而能夠發揮所長,向未知的未來挑戰。像Lou Brock就曾說過一句話:每一次的盜壘都像是一場與守備者硬碰硬的比鬥,必須要用你的技藝來與他們的對抗。這就是身為一個盜壘者基本的認知吧! 製造氣氛 擁有一個速度好的選手還有一項看不到的好處,就是他製造出的壓力氣氛。如同前面提到的Henderson,由於對方投手要顧慮他的蠢蠢欲動,在投球上可能就無法專心一致,控球上容易出現問題;或是為了防止他的盜壘,只好投直球方便捕手作牽制,反而造成下一棒打者比較容易打擊,變成更大的危機。他以前所待過之球隊在他後面棒次的選手,常常有更好的打擊率與長打率便是一個例子。 此外盜壘有時還會造成對方守備陣容的改變,像是對方的一壘手為了配合投手牽制動作,往往站的位置會靠一壘近一些,使得一、二壘間空間變大;或是二游兩位為了配合捕手傳球至二壘,而移動原來站的地方,這都讓打擊手打安打(尤其是滾地安打)的機會增多,這也是會盜壘的選手所帶來的另一項附加價值吧!一些著名的強隊,也或多或少需要這種能製造得分機會的選手,像當年的A's費盡周章才弄回Henderson,也拿到了世界冠軍;前幾年的Braves也先後挖角Grissom、Lofton兩名快腳來當第一棒,這都不是沒有道理的。 快腿養成班 其實盜壘並不用天生就須要這種技能,是可以後天經過練習而成的。以往著名的盜壘高手、也是史上有名的打擊王Tyrus Cobb,就是一個經常在平時把盜壘也列入訓練項目之一的選手。一般來說除了臨場的判斷外,最重要的就是起步那一瞬間的速度。有的時候在電視機前看到一個選手等到投手的球都幾乎快要離手時才開始跑,那下場真的是不用看也知道。這部份必須要在平時多觀察投手的動作,要能抓住他下一個步驟是什麼,這也可以經過錄影帶的重覆收視來找尋。 另外一點就是入壘的判斷,該用身體前撲式的還是前腳滑壘?而站在二壘上的守備球員位置也很重要,要決定滑入的方向,或是選擇觸壘的手或腳要去勾壘、去躲避守備員的觸殺。很多球員其實速度並不錯,可惜卻無法在這領域中發揮長才,就是他們不瞭解如何去跑、如何用腦去跑,浪費了上天賦予的才能。 都是全壘打惹的禍? 不過現今的大聯盟卻對這一項技能越來越不重視,或許是球風的改變吧,許多球隊變得較喜愛用強力攻擊法,寄望用大棒子來解決一切問題。想想看,當你有能力把球打到四百呎外時,又何必為了盜一個壘而遍體鱗傷?當有位第一棒能夠一個球季打出五十隻全壘打時,為什麼不能期待有第二位也同時能做到呢?於是現在的選手也較不願意去盜壘了,教練們對於這項戰術的使用也變少了。 這裡有些數據來說明近年來盜壘的運用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在90年共有24位選手盜壘超過30次,到了93年則降到20位有此成績,而98年更只剩下15人達到。而全隊總盜壘數在90年有18隊達到100次,只有6隊沒有達到,93年有14隊沒達到這目標,而在98年亦有14隊沒能達成。不曉得這些數據能不能代表一些意義?再看一項好了,98年美聯的盜壘王是誰?40歲的Rickey Henderson(共66次)!而他99年的新東家Mets全年只有62次!其實我覺得在現今新球隊增加的情況下,除了對打者比較容易打擊之外,對於盜壘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一些年輕的投手對於盜壘的處理更是缺乏經驗,也更能夠對他們製造壓力,更有利於球隊取分。只是可惜目前在崇尚強打風氣的棒球風格下,想看到這種心理戰的機會應該是越來越少了。 結後語 也許,只是也許,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們將視會盜壘的球員為奇才,捕手們對於傳球狙殺盜壘者變得陌生,眼睜睜看著對手予取予求而不知如何是好,Henderson的生涯盜壘數將會成為另一項障礙,高聳雲端而不可及。也或許可能像輪迴一般,回到大聯盟六零年代那時,可以光憑著積極的進壘而得到更多的勝利,甚至拿到MVP與世界冠軍。不過無論如何,我還是會對一次又一次的盜壘感到精彩、感到刺激,因為它一次又一次的滿足了我們的感覺神經,讓人覺得值回票價。棒球,還是有它自己的發展之道吧。
|
向大當家吐嘈 |
首頁 |
留言版 |
給二當家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