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雜談

 

What is 化學反應?

solomon chen --1999.3.26發表於「球魂」

玄吧!這個名詞可說是棒壇一個很大的謎。一隻有二十五個球員的隊伍,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背景、還有拿不同的薪水、有不一樣的年資。在這種每個人之間所有條件都不一樣的情況下,要讓所有的球員同心協力、目標一致(當然就是拿到世界冠軍),真的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每年的季前,相信大家都會看到一堆有關於各隊實力分析的報導,詳細的把所有有形戰力的資料與比較分析結果,完整的呈現出來。但是不只如此吧,有些看不到的東西反而是影響成敗的因素,於是乎當有球隊表現的不如預期,卻又找不到確切的原因時,就把全部過錯賴到「它」的頭上去吧!我懂了,原來這個名詞,就是各大球評找台階下的最好藉口。

去年的兩個案例

記得去年贏得125場球賽的Yankees嗎?他們在季初一開始時就拿了個1勝4敗的爛成績。當時全隊氣氛怪怪的,有人嫌Wells的體重過重,又有人覺得那個日本來的Irabu老是一張撲克臉,連老投手Cone都向媒體說整個球團真的是有問題。結果後來呢?過了一個月後戰績開始獨走,原本競爭激烈的美聯東區其他隊伍一下子就被他們給拋到後頭,這又是發生什麼事了?「我向他們說現在真的該表現一下」經理Torre向記者說,「然後他們就真的照辦了」。然後呢?就是季前大概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人猜到,他們會拿到世界大賽的勝利,很難相信,但這就是化學反應吧!

這還好,他們是成功的例子,如果像去年的Orioles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旗下一堆薪資總額如此高的明星球員,又擁有個精神領袖Cal Ripken在那坐鎮,看來應該是個競爭力很強的隊伍,沒想到球季打沒一半就差一點向季後賽說再見,雖然後來追了一陣,可是依然被排除在季後大門之外,連經理的烏紗帽都丟掉,成為去年的笑柄。今年呢?簽來Will Clark(1B)、Delino Deshields(2B)、Albert Belle(OF)、Charles Johnson(C)、Mike Timlin(P)等人,加上原來隊上的Cal Ripken、Mike Mussina等,又會有更好的化學反應嗎?天知道,尤其Belle又是個出名的不定時炸彈,雖然一再宣稱Orioles是他理想中的球隊、又在今年春訓時表現的中規中矩,不會老是擺個臭臉相向,一副要改頭換面的樣子。但說真的,他還是讓人放心不下,看開季後是否依然如此。

影響它存在的因素

看了這幾年的棒球之後,其實發現很多時候陣容看起來最棒的球隊卻常常不一定是戰績最好的隊伍(像是去年美國的Orioles、日本的讀賣巨人),扣除掉受傷那種不可預知的因素外,看來真的是有化學反應這一回事喔,只是又該如何評估、如何「找」出來呢?下面是我的一些論點:

1.優秀的管理階層:

會教球的教練並不一定是好的教練、懂很多棒球戰術的指揮官也不一定能讓球隊獲勝。雖然有人說當一個球隊的manager看來好像很輕鬆,但是那種壓力之大並不一定是我們可想像的。場上的調度及戰術運用就不要提了,就是在場外,你也得注意他們的生活,幫忙調適心理,甚至對於媒體的應付也都很重要,而如何激發他們的潛能、鼓勵他們的信心,這又是一門學問了。當今大聯盟中被公認幾位優秀的manager對於球隊士氣的凝結都很有一套,像Tony LaRussa就說過:「當我能把球員的心理狀況掌握好時,想贏球似乎也就不再困難了」。所以當季初Yankees傳出與老闆關係良好、又贏得球員們尊敬的老教頭Torre,必須因治病而缺席時,會有一些為Yankees前途擔憂的聲音出現。

2.穩固的中心領導:

就是所謂的team leader。要找一個好球員不難,但是要找個有能力帶球隊「衝」的球員卻很難,尤其有時這個球員的表現並不一定是隊上最好的。就以當年號稱80年代末期第一強隊A's為例,帳面成績最好的是兩管大砲Canseco與McGwire,但實際的中心領導者卻是不太顯眼的老將Dave Henderson。而有些球員雖然平時成績很好,但是只能獨善其身,沒辦法帶領球隊其他選手,尤其當隊上又大部份是年輕選手時,老經驗的選手更能帶動他們的士氣、激發出潛能。如91年的Braves,一票年輕選手,素質好但是沒有贏球的經驗,靠者轉隊來的Terry Pendleton的指導與鼓舞,才能在球季末超越擁有許多名將的Dodgers,拿到分區冠軍,製造了一項奇蹟,他也因此拿到一座MVP獎。

3.肯合群的好球員:

其實大聯盟又不是幼稚園,幹什麼強調這項要件呢?話說回來棒球隊畢竟至少要九個人才能玩,雖然說這點比較不起眼,但是卻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以往的大聯盟這類問題較少,但是近年來由於年薪的提升,很多球員對於一些該有的表現變的隨便,心想只要有高薪可拿就好,管他贏球輸球。更有甚者除了場外私生活不檢點,影響場內表現不說,更使球隊也連帶受到指責,製造問題。有些教練比較激烈者,往往不愛使用這類球員,寧可找些肯合作的小球員,也不願意用自以為是的大牌球星,或許這會被人冠上獨裁者、或是無法容忍其他聲音的評論,但是我想這也是有他們自己的考量吧!

球迷的支持態度:講到這點似乎就更離題多了,但是不要懷疑,這點可能是造成一個球隊存在或分崩離析的地下因素。有些球隊戰績差,但是球迷肯支持,球隊永遠可以將士氣凝聚在一起,相信慢慢總會時來運轉(像是Cubs、Red Sox這兩隻所謂的悲情球隊)。而有些隊伍偏偏遇到的卻是一大群尖酸刻薄的球迷,太投入的結果反而造成球員心理上的負擔。最有名的就是費城的Phillies,一代名將Mike Schmidt的球員生涯都在此度過,也都會忍不住覺得這裡的球迷嘴巴實在太傷人了,會讓球員害怕在這裡比賽。試問,這樣留下好球員的機率不又變少了。

How to Get It?

想要擁有好的球隊組成不是說說便可以做到的。其實最主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球隊到底要走什麼樣的風格?而這需要什麼樣的球員來配合?這就很像開一間公司,如果是營利事業,那麼你要找的應該是一群很有企圖心、一堆腦筋裡就是要想辦法提高業績的員工;如果你做的是慈善事業,那麼你就應該用一些充滿愛心、肯為社會犧牲、願為大眾服務的部屬。有些球員就是適合當一個領導者,但是卻一直鬱鬱不得志;有些人則只能當一個稱職的老二選手,硬要他出來領導一隻球隊,則可能讓他無法兼顧自己的成績。你的球隊在重整嗎?你是不是該多找一些年輕有潛力的球員來培養,而不是花錢找一堆過氣球員在這裡養老;你的隊伍正在邁向冠軍的途中嗎?是不是要多找幾位對勝利特別饑渴的選手來製造氣勢呢?

講了這麼多,其實我想這個不確定的因子是真的存在的,而且它是令許多球員、教練背負惡名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怪不得別人會這樣批評你,因為你的味道就是和別人格格不入。近年來有許多球員交易與自由球員離隊都與它有些關連,大概每位朋友也都知道是那幾宗吧,這也是球隊選擇球員的一種趨勢:球員的能力當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找來一個根本與隊上原有格局不搭調的人,那麼還是不要的好。

或許未來我們在看一個球隊的戰力指標時,將會看到化學反應是排名第一的要素吧!

 


向大當家吐嘈

首頁

留言版

給二當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