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救援投手
solomon
chen --1999.9.11發表於「球魂」
大聯盟雜談
我一直認為救援投手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支隊伍在重建、或是正處於爭冠階段,一個救援投手在其中扮演角色的成功與否,其實有時也就代表了這支球隊是否有更上層樓的空間。就像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過救援投手在隊上的份量,而郭源治先生也在他的親筆自傳「熱球」中提到一個救援投手成功的背後,所肩負的責任與擁有的壓力是多麼的重,我想許多的資料都可以證明一個好救援的重要性。因為他不只要對自己的救援點負責,還要對先發投手的勝場負責,真的是千萬人的期待都在你的身上。
最近剛好在找今年救援投手的成績與資料,也剛好有位朋友問了有關這方面的事情,於是乎就來看看一些關於救援投手的問題吧。
新人救援,是好?是壞?
前陣子記得是ESPN網站吧,針對今年兩個新秀Closer做了一些報導,用新人做王牌救援真是很難得一見的景象,而且這兩隊還都是戰績不錯的球隊。在這裡我們也不談論這幾篇報導的內容,就直接來看看為什麼會用新人來擔綱救援的重責大任、以及這到底是好是壞。
坦白說要一個Rookie來當Closer是有一點殘忍,一個救援投手在場中所面臨的壓力,真的是一個新人可以承擔得了嗎?有這種成功的例子,但比較起來應該還是少數。會用一個新秀來當救援王牌通常是兩種原因吧,第一是隊上沒有別的選擇、只好推出來碰運氣,第二是別隊對他的熟悉度不夠、自己又有相當的水準,當然會出來威風威風。或許這在一時之間,會收到奇兵制勝的效果,但是由長達的眼光來看,這並不能算是好事,相反的,這可能縮短了這位投手的生涯。怎麼說呢?第一,救援投手的出場數較密集也較多,在這種高度亮相的情況下,對方收集他的資料、研究對付他的方法也就比較方便;第二,如果救援成功就算了,一旦不小心失手後對於年輕選手的信心打擊可能不小,甚至於教練與隊友對你也會比較不放心;第三,不要以為用救援身份出場投的球會比較少,對於手臂的傷害比較小,其實如果熱身不夠就上場,對於手臂的影響可能更大,而熱身一久那投的球數也相當可觀,一個年輕的手臂可能因此而受傷了,相信這幾年日本職棒界就有不少這類例子。
所以我個人比較贊成年輕的投手要往救援發展,可以先從Set-up man來做,而球隊可以找個較有經驗的投手來擔任Closer,讓這些有潛力的投手可以有機會磨練,體會救援工作的重要性與當時的壓力。目前大部份的球隊也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做,有一個出色的新人救援當然很不錯,但能把他好好的用個十五、二十年相信更好。
勞苦功高的中繼投手
今年Texas的一位中繼投手Zimmerman,在球隊先發表現不夠理想、後援的Wetteland又不如以往神勇的情況下,肩負起球隊投手部門的重責大任,優異的表現為他爭取到了明星賽出賽的機會,也讓大家看到了一位中繼投手可以為球隊帶來多大的助益。
先發投手有勝投可以做其成績的依據,Closer也有救援點可以當他要求加薪的籌碼,可憐的中繼投手(包括近來流行的Set-up man)似乎就沒有一個可以明確表示他成績的依據。現在大聯盟的薪資結構逐年向上攀升,每個守備位置的選手都有一個具代表性的百萬球員,只有中繼投手群還苦哈哈的守著最低薪資在打拼。沒有一個合理計算他們成績的方式,當然也就沒辦法要到合理的酬勞,看來也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了。
其實中繼投手的人數,在整個投手群中所佔的比例可能是最大的,貢獻度或許帳面上不好計算,但是我們也不能就此忽略他們的付出。好像是在以前的雜誌上看到一種算法,把中繼投手的出場時球隊領先的分數、當時場中壘上有幾位跑壘者、他所解決掉的打者數、所留下的跑壘者、與所丟掉的分數做個計算,來評估誰是最好的中繼人選。不過這種算法想想也是有缺失,像是如果他是因為隊友失誤而掉分怎麼算?如果他後面上場救援的投手反而丟分、把他留下的場面搞砸又怎麼辦?又如果是球隊落後出場難道就沒有貢獻嗎?要幫他們好好的計算成績還真是不容易,日本人倒是已經有開始計算「中繼點」的方式,雖然不敢說很精準,但每年也有最佳中繼投手這個獎項的頒發。希望大聯盟那些專業的球評也能夠找到一個夠客觀的方法,讓大家能簡單明確的瞭解他們的貢獻度。
團體救援再現江湖
看看今年兩個聯盟的救援榜,幾個厲害的投手也都在榜中佔有一席之地,救援王的競爭可能要到最後幾天才會揭曉。不過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發現一個好玩的地方,Cincinnate Reds在榜上同時擁有兩位投手Danny Graves與Scott Williamson,而他們兩個人加起來的救援成功數甚至比同聯盟第一名的Hoffman還多(36:34,至9/5),奇怪了,為什麼Reds不乾脆就把其中一人固定當Closer就好了?
先看團體救援(Bullpen-by-committee)是如何產生的。古早年代裡的投手都是鐵打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可以連續先發個好幾場,而在比較「空閒」的時候便可以串場當個救援,幾個先發都來參一腳於是就成了團體救援的前身了,這當然也和以往投手分工觀念沒有建立有關。到了60、70年代慢慢救援投手的定位比較明確,各隊也才開始比較有專門的投手來擔任,可能是因為怕把勝負交給同一個人比較不放心吧,那個時候通常一個隊伍可能有兩三個選手會擔任這個職務,大家平均分個幾場救援點,直到80年代似乎才把王牌救援投手的角色確定下來。不過還是有球隊會採用團體救援方式,因為這也是有它的好處。
首先它可以安排不一樣的投手做個搭配,最常見的就是一左一右,看當時的狀況做個出場序的安排,此外也有快速球與變化球投手的搭配,這都是為了達到惑敵的效果,讓對手摸不著自己的調度。此外救援投手的手也是肉做的,也會有疲累、不堪使用的時候,如果能夠像先發投手用輪替的,不是也能讓他得到充分的休息,不過當然不用像他們四天或五天一輪那麼好,兩天一輪應該是可以接受的程度。
在這裡我們看看Reds那兩位投手的成績:
姓名 |
勝-敗-救援 |
局
數 |
安
打 |
三
振 |
保
送 |
防禦
率 |
對手
打擊率 |
Danny Graves |
8-6-18 |
90.1 |
75 |
56 |
42 |
3.09 |
.231 |
Scott
Williamson |
11-6-18 |
83.1 |
44 |
95 |
34 |
1.94 |
.159 |
如果把兩個人的成績加起來,坦白說跟先發比也絕不遜色。當然這有部份原因是今年Reds的投手戰力不足,他們兩人可以說把中繼、後援的角色都一齊扮演了,而他們使用也有一點過度,讓人擔心是否明年還能夠有如此表現。不過今年兩人這麼出色的表現,說不定會讓很多球隊又重新開始探討使用兩人、甚至多人救援的優點了。
救援投手的目標
在1990年時,當年Chicago White Sox的救援投手Bobby
Thigpen,創下了單季57次救援成功的紀錄,在此之前甚至沒有人達成過單季50次,可見的當時這個紀錄出現有多震撼。不過我倒是認為這個紀錄可能被打破的機率十分的大,近年來許多優秀的Closer不斷出現,感覺上只要所屬球隊的戰績不錯,而他們又有適當的機會可以出場,超越這個障礙並不是難事,90年代以來已經有多位選手突破50次救援成功的關卡,下次看到真的有連續幾個選手突破這個紀錄時,也不用太懷疑你的眼睛。
不過另外一個生涯478次救援成功可能就沒有那麼簡單,這個由Lee Smith創造的紀錄,想打破就得多些功夫了。不知道為什麼,似乎救援投手有辦法每年都有水準以上的演出,是件很困難的事,不是因為受傷、就可能是陷入長期低潮,更多的選手就像慧星一樣,短暫的出現便消逝了。各位救援投手可要多保重些,把打破這個紀錄當成是你們的終極目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