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九零年代

solomon chen --1999.12.30發表於「球魂」
大聯盟雜談

看前,也要顧後

已經接近年終了,而過完今年的最後一天就將邁入二十一世紀了,回頭看看這個世紀,美國大聯盟也發生過許多重大的事件,有的足以影響整個球界的發展與運作、有的則樹立後來球員追隨的典範,這都是一代代傳承下去的。所以我們在看現今的事情時,也該回頭看看過往的事,或許從歷史中能夠讓我們發現到不少啟示。前陣子大聯盟及一些相關的新聞媒體也都針對過去所發生過的事件,來做個回顧與票選,讓大家能夠回味歷史上的經典時刻。

自己從八零年代末期開始接觸美國大聯盟,所以對於近十年來的東西也就比較注意與熟悉,雖然只有十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期間內所發生過的事也都有其一定的影響力、或是有其值得紀念的地方,而個人則整理了其中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十件事,來做為九零年代的代表事件。

一、球員罷工,球季中斷

1994年發生的這場罷工事件,居然嚴重到把當年的世界大賽都取消,隔年季賽也被迫縮減,我相信它是影響大聯盟後來生態的最大原因。這場罷工事件不僅讓大聯盟的聲望跌落到谷底,可以說在北美三大運動中排名落居末位,更慘的是球迷的反彈完全反應在票房上,各隊的觀眾人數在之後的一、兩年內都未見起色,也是讓大聯盟採取多項變革措施,來挽回球迷的心。

是誰造成這件事的發生?其實聯盟、球隊老闆、球員(與工會)三方面都有責任,這並不單純用誰貪心、誰獅子大開口、誰想壓榨誰來評論,事實上有些美國的評論家還把這歸咎於自由市場制度下的必然產物,只是發生在一般的工作或公司行號中,大家的感觸比較不會那麼深,而發生在很多人都很注意的美國大聯盟上就比較引起話題罷了。

這件事情已經完全解決了嗎?可能是還沒有吧,當年球隊老闆與球員們所簽署的只協議有點把事情往後拖延的味道,因為那場事件已經讓很多球迷對雙方都產生嚴重的反感、甚至連帶影響大聯盟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與形象,雙方是為了不想引起更深的傷害,才有點被逼上談判桌的味道。未來還會不會再度發生,對於這點我想沒有人敢保證,因為這牽涉到的利益實在並非簡單可以解決的,做為一個球迷,我想用祈禱是最好的方法吧。

二、跨聯盟比賽

在以往如果想看到兩個聯盟的比賽,除非是在季前的熱身賽、或是等到世界大賽碰頭時才有機會。不過現在可不一樣了,大聯盟當局在球季中開始安排了部份的賽程為不同聯盟的球隊交戰,希望用這種以往沒有的賽程安排方式,引起球迷們的興趣。

而其實這也是為了票房之下的產物,坦白的說這是為了把在罷工事件中流失的球迷給找回來,剛開始球員與球迷的反應不一,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直到今日仍然是爭議不休,這與賽程安排的公平性以及紀錄的客觀性有關聯,也有球迷反應這會影響世界大賽與季後賽、讓其的話題性與神秘性減少。因為以前兩隻在世界大賽交手的球隊,不會在季內賽相遇,無法比較彼此間的強弱,也只能用偵查的方式來獲取情報,現在則可能用彼此間交手的成績、或是同聯盟其他球隊與他交手的狀況來探對方虛實。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的確讓大聯盟的票房收入增加,目前看來這是個成功的策略。

三、Mark McGwireSammy Sosa的全壘打秀

如果要找出近年來大聯盟最動人的演出,我想McGwireSosa98年的全壘打大戰應該是不二的選擇吧。他們兩個人的風頭、連不知道棒球的人都感受的到,聽說連泰國、以色列那種棒球沙漠國家都把他們兩人的新聞放到頭條來處理,實在是了不起。

全壘打本來就是球賽當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件事,我相信沒有一個球迷在那一瞬間是不感動的,而這兩位選手更給我們更深一層的享受。看到McGwire的全壘打,會讓人有一種欣賞「暴力美學」的感覺,每一隻全壘打都是這樣又高又遠,似乎別人打的全壘打就是比他小那麼一號,可是看他揮棒卻好像非常輕鬆寫意,真的是怪力附身才有如此表現。而Sosa感覺上就很像明月旁邊的小星光,雖然比較不受到大家的注意,但是一樣綻放自己的光芒,在這場全壘打比賽中他個人雖然輸了,不過最後他卻能將球隊帶到季後賽、並且獲得球季MVP的肯定,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四、Cal Ripken Jr.的連續出場紀錄

Cal Ripken Jr.,這個世界級的鐵人,把連續出場的紀錄推向了一個幾乎無人可及的數字,這不僅是要有絕大的信心與毅力、還得要有不錯的運氣,祈禱不要有重大的運動傷害,更重要的是,你要有不錯的表現成績才行,否則經理派一個肉腳上場砸自己招牌,不是很說不過去嗎?

很多人認為Ripken在這段期間的表現,沒有辦法和本世紀的另外一個鐵人Lou Gehrig相提並論,而覺得他的紀錄感覺上沒有那麼有價值性。這種講法就真的有失公允,要知道Ripken守的位置幾乎都是游擊手,這裡的活動量與處理狀況的機會不知比守一壘的Gehrig高出多少。平心而論他的功蹟並不會輸給Gehrig太多,更何況他也風雨無阻的堅守崗位十餘年,光是這份執著就夠讓人感動不已!

連續出賽兩千六百三十二場比賽,我不知道這個紀錄以後有沒有被超越的可能,基本上現在球員本身與球隊都很注意球員的身體狀況,不太可能冒著受傷的風險讓他們出場,拜託,隨便一個球員的身價可能都是上百萬的呢!這個紀錄可能不像單季70支全壘打或30勝那麼令人震撼,不過想要把它從紀錄簿中改寫,恐怕也不是那麼的簡單。

五、新分區與外卡制度的採用

93年之前,大聯盟的分區與季後賽制度是與現在不太相同的,以前純粹就是兩個聯盟各自有東西兩個兩個分區、四個分區冠軍入選進入季後賽,再由同聯盟中的兩隊先進行聯盟冠軍賽,兩隻獲勝的球隊則代表該聯盟晉級世界大賽,這種方式也行之有年,好處是簡單易明白,賽制也比較清楚。

不過在許多地方它還是有缺失,例如有些球隊,明明地理位置是在美國東部、可是卻被分到西區。而大聯盟二十多隻球隊,卻只有四隻球隊能夠進入季後賽,似乎也嫌少了一點。再加上為了增加一些變化,吸引球迷的注意力,於是採用這種類似於NFL美式足球的三分區制、以及三隻分區冠軍之外另取一隻外卡球隊的季後賽制。

這個制度實施到目前為止,大部份的反應都還算是正面的,尤其是在這兩年,因為球季戰績接近的球隊競爭空前激烈,甚至到球季末因戰績相同、還需要以加賽來決定晉級季後賽的資格,更讓大家贊同這項制度的施行,唯一反對的人,可能是那些古板的守舊派吧。

六、1991年的世界大賽

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喜歡1991的世界大賽,沒錯,這屆的世界大賽讓我完全的喜歡上美國職棒,這個由明尼蘇達雙城隊與亞特蘭大勇士隊對抗的系列賽,它的經典性已經很難讓後人超越了。

打了七場比賽、有三場打到延長賽、五場以一分分高下、四場打到最後一棒才定勝負、這樣已經夠刺激緊張,更別提它的內容了。要看令人感動的全壘打、有;要看教練的鬥智鬥法、有;要欣賞精彩的守備動作、有;要緊湊的投手戰、這裡也有。可以說它把棒球賽中的精華都濃縮在這七場比賽中了,只可惜我那時候沒有想到要把它給錄影下來,否則現在拿出來再看一遍,絕對是回味無窮。

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球隊在前一年的時候,都還是各自聯盟中墊底的球隊,卻雙雙進入最後的決戰,誠屬不易。這也是歷史上頭兩隻前一年為分區最後一名的球隊、後一年卻爬到分區第一名的地位。沒想到這個情況在幾年之後又發生了兩次,分別是93年的費城人隊、與97年的巨人隊,這種大翻身的例子真的會讓人瞭解到棒球不是紙上比比陣容就好,今年的奧克蘭運動家與辛辛那提紅人隊不也是展現小市場球隊的風骨、力拼到球季末才敗下陣來嗎?

七、擴編新球團、舊有家族企業脫手賣球隊

短短的十年之間,大聯盟在90年代擴充了四隻球隊。如果往前推算,上一次增加球隊是在77年的時候了,那一年我還只有4歲!

為什麼大聯盟會在短短的幾年內大舉擴張其版圖呢?考慮的因素當然有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應該是對抗NBANFL的競爭,這幾年三者在爭奪市場與客源已經到了短兵相接的地步,甚至連電視時段的安排都成了爭議的焦點。增加一個新據點,等於是開拓了一個新市場,周邊的居民可能都被吸收進去,這當然是增加市場的好方式。近年來聽說大聯盟還有意思要增加球隊,還在評估適當的地點與投資集團,不知是真是假?

歐馬力家族的道奇隊、奧崔老闆的天使隊、甚至連傑可布的印地安人隊,在90年代都傳出了更換經營者的消息,這幾位都是經營球隊頗有時日、也都獲有好評的經營者,沒想到卻一一的放棄多年的心血。或許是老闆個人的因素、或許是後繼者無心持續下去,但是很有可能是大環境的改變讓他們做出這樣的決定。可能美國大聯盟不像台灣的環境如此惡劣,但是三級跳的球員薪水卻不是每一個老闆都承受的起,尤其是與許多經紀人打交道更會讓老闆氣到吐血,好幾隻小球團老闆也開始搖擺不定,可能也陸續想轉讓球隊,幾年後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球隊變更經營者。

八、薪資高漲、強弱球隊差異越來越大

這個問題可能已經在許多球迷的反應中顯現出來,球隊老闆們也開始注意(或說反彈)這個問題。你能想像嗎,Kevin BrownShawn Green這兩個道奇隊球員的單年平均薪水相加,竟然就可以與許多大聯盟球隊一整年的球員薪資總合相等、甚至超過,這實在是有點不合情理。

坦白說現在的球員薪資已經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隨便一個表現普通的球員都能夠簽到一個平均年薪二、三百萬的合約,這絕對不是只有球員單方面的因素,更是某些球隊經營者打壞市場行情、以及經紀人拉抬的緣故。在這裡我絕對沒有主張球隊應該聯合起來打壓球員的薪水(以前好像有發生過),畢竟這違反了自由市場的意義,對一些真正有貢獻、有領高薪價值的球員也不太公平。不過如果球員的薪水如果繼續再攀升,那就不太敢去想到底會發生什麼事了,很可能罷工或封館的夢魘又會出現。在進入下一個世紀的前夕,這應該是大聯盟所有份子該去思考的事。

九、Barry Bonds400-400,史上第一人

在同一個球季內要達到30次盜壘成功與30支全壘打,基本上是不太容易的事,而如果說有位球員想在生涯當中達到300-300,那這個的困難度更是無法去計量。可是呢?我們這位Bonds老大哥,他卻把這個紀錄推向一個完全沒有人想到的新高峰,400-400

近年來有許多大聯盟的後起之秀、像是Alex RodriguezShawn GreenRaul Mondesi等人,紛紛創下了單季30-30的紀錄,展現出全面的攻擊球風,這也讓我們這些球迷眼睛為之一亮。不過要談到90年代最會表演出這「兩項全能」的選手,Bonds絕對是不二人選,他最可怕地方是在於,幾乎年年有如此高水準的演出,這要歸功於他鮮少有受傷的情況(99年卻倒是因傷休養好一陣子)。就以每年要有30-30的成績來推算好了,想要達成400-400,那你得要有十三個球季有如此水準的表現!

這項前無古人的紀錄被Bonds達成後,誰會是下一個有機會的人?坦白說目前還很難說誰有可能,因為想從一兩個球季的表現就來推斷以後的成績,並不是很客觀。而Bonds的目標似乎可以放的更遠些,以他現在的成績來看,挑戰500-500是合理的要求,在未來的幾年之內,我們可能會看到一個新紀錄的誕生。

十、強力棒球時代來臨?

現在的大聯盟,真的是投手的墳場、打者的天堂,如果朋友你是從90年代開始看球的,體驗一定特別深。舉例來說好了,90年總共也只有12個選手有30支以上的全壘打,92年有11個,93年提升到20位,95年球季縮水卻也有21位選手達成。98年又兩支新球隊加入,人數又加到33位,99年達到新高峰,45位。

基本上會變成現在打者如此「囂張」的情況,所有人都把箭頭指向新球隊增加這個原因。因為球隊增加,投手需求變大,所以一些還在小聯盟磨練、尚未成熟的投手就被拉上大聯盟,自然打者就比較佔上風。不過有些打者也是從小聯盟擢升至大聯盟的,為什麼就沒聽說投手佔到便宜呢?

如果要說這個打者的年代帶來什麼改變,最主要的就是投手在球賽中的價值更突顯出來,一個夠水準的投手變得很搶手,而比賽也更多了些不確定性,因為一棒把比賽翻盤的情況更容易出現,當然也造就了許多大砲型的明星。現在常常看到一些871110的比賽,雖然看的很刺激、很過癮,有時卻還是覺得少了些什麼,可能是投手戰的緊湊與細膩還是讓我很懷念,但現在看起來,想遇到這種賽事可能要碰碰運氣了。

還有許多、許多

九零年代發生過的事件,當然還有許許多多,像Nolan Ryan的第七場無安打比賽與第五千K;印地安人隊在相隔多年後、重返季後賽大門;Joe Carter在世界大賽的再見全壘打,都是具有其特殊的意義與代表性,每個球隊或球迷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所找出來的代表當然也就不盡相同。

下個世紀又會發生什麼大事,相信沒有人說的準。預測?恐怕這份功力沒有人會擁有。能從過去找出蛛絲馬跡、推測以後可能的演變嗎?那就請有興趣的朋友多花些心思研究看看,再告訴每一位期盼知道的球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