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
Gibson
大聯盟史上戰績最輝煌的黑人投手
solomon
chen --2000.1.27發表於「球魂」
大聯盟雜談
全名:Pack Robert Gibson |
生日:1935.11.9 |
出生地:Omaha, Nebraska |
投打:右投右打 |
身高:6呎1吋(185公分) |
體重:189磅(85公斤) |
高中:H.B. Plant, Tampa |
大學:無 |
所得獎項:
1968年國家聯盟MVP與賽揚獎雙料得主。
1970年國家聯盟賽揚獎得主。 |
生涯紀錄:
自責分率2.91、勝場251場、敗場174場、救援成功6場、出場528場,三振3117人次。 |
生涯記事:
1959年起為聖路易紅雀隊效力。
1975年退休。
1981年獲選進入名人堂。 |
生涯經典:
1968年創下單季自責分率1.12之紀錄。
曾在1968年的世界大賽比賽中、達成單場三振17人次。
在主投的世界大賽中,創造七連勝之紀錄。 |
投手要夠兇悍
投手就算長的不兇惡、也一定要殺氣十足,讓打者不寒而慄。
上面這句話是評論投手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想近年來Randy Johnson與Kevin Brown應該是最具此種代表性的投手,相信看過他們投球的朋友應該能感受到那股氣勢。不過在三十幾年前有一位老前輩更是叱吒風雲,「Nobody wants to face him」,投手當到這種水準才教人徹底佩服。
Bob Gibson,他可以算是目前美國大聯盟史上、生涯戰績最輝煌的黑人投手,憑著一手出色的快速球與滑球,Gibson在六零年代及七零年代初期稱霸於投手丘。而與他投球技巧同樣出名的、就是他的脾氣、他在球場上的殺氣,許多同時代的打者都把面對Gibson的投球,當做是最痛苦的時刻,他為什麼會讓人如此畏懼呢?
體弱多病的少年
雖然在以後的日子裡他給人的感覺是相當威猛的,不過年少時期的Gibson卻是相當體弱的,他小時候有哮喘與心臟方面的疾病,在打球時還需要有醫師的特別准許才可以去從事,不過這卻無法阻礙他熱愛運動的心。在他高中時期Gibson是棒球隊的捕手與游擊手、並且是個左右兩邊都可以打擊的switch hitter,而他也是籃球隊的一份子,並且還拿到了大學提供的籃球獎學金。
不過Gibson在考慮自己的條件之後,他最終是選擇了棒球這條路。在與紅雀隊簽約後,到小聯盟磨練了一段時間,在1959年正式升上大聯盟,而他也已經二十四歲了,不過這一年他還只算是隊上的二線球員,在出場十三場的狀況下,戰績只有三勝五敗。
接下來的一年Gibson的成績也不怎麼理想,三勝六敗與5.61的自責分率都算不上及格,但總算在61年的時候他獲得了生涯第一次兩位數的勝場,並且之後連續十四年都有此水準的演出。63年算是他成名的轉捩點,在這一年Gibson拿到了18勝,正式擠身於頂尖投手之列。
怒氣與個性
Gibson他在場上最出名的,就屬他強硬的個性了,只要一踏上投手丘,整個人都變了一個模樣,變得怒氣沖沖、殺氣十足,似乎敵隊的人將他得罪,他要在球場上討回公道。許多與他交手過的球員都相當「尊敬」Gibson,在他面前都不太敢有太過刺激他的動作,害怕他一旦抓狂起來,就不知道該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Gibson的球路最重要的就是快速球與滑球兩種,而他也幾乎就靠這兩種球路主宰球場十餘年。在他生涯初期並不算是個控球型的投手,每年都差不多要送出近一百個保送,隨著經驗的增長這方面自然也進步許多。不過這一點也成為他恫嚇打者的最佳武器,他的近身球常常是貼著打者的內側緊緊而來,再配合上他投球時看起來憤怒的表情,都讓打者畏懼三分。
到底在他投球時、表情有多恐怖呢?曾經與他同隊多年的隊友說過一句話:「在球場上的Gibson真的是六親不認的,別說敵隊的隊友、就連自己的隊友有時他都不太理睬。」或許他是太專注於投球上、或許他是要營造那種肅殺的氣氛,而我相信Gibson都已經達到他想要的那種效果,而可能這和他自己的個性也有很大的關係。
Gibson他的脾氣其實有點孤癖,在場上的永遠是自信滿滿,永遠想靠自己的力量帶領球隊獲勝,事實上他真的也是有此能耐,紅雀隊在那幾年的世界大賽中,常常是靠Gibson一柱擎天的投球為球隊打下冠軍。他自己也承認自己的個性比較不善交際,不懂如何去交朋友,他只曉得把全副精神都放到球場上、拼命的投球、如此而已。
黃金時期
1964年,Gibson拿到了19勝,並且在出場先發主投的比賽中、有近一半是完投的。也就在這一年,紅雀隊打入了世界大賽,面對的是當時已有點步入日暮期的紐約洋基隊。而Gibson則在這次的系列賽大發神威,連續拿到了第五場與第七場的勝投,不僅為球隊拿到了世界大賽獎盃、更由此展開了他世界大賽七連勝的紀錄。
在1967年時,Gibson帶著紅雀隊正準備向另一個世界大賽的資格挑戰,不過他卻在一場與匹茲堡海盜隊的比賽中、被Roberto Clemente所打出的強球擊中左腿,雖然他硬撐解決了後面上來的三位打者,但也因此受傷休息了八個星期。當他從傷兵名單回來時,剛好趕上紅雀隊的世界大賽,然後Gibson又再度展現他隻手遮天的功力,獲得三場完投勝、總共只丟三分自責分、為球隊擊退了波士頓紅襪隊,再次拿到了世界大賽冠軍。
似乎在那次受傷之後Gibson又把自己推向了另一個高峰,前一年世界大賽的三連勝僅是一個開場白,在1968年他更是神勇無比,很可能是近代投手單季表現最可怕的一年。
超過300局的投球、只被敲出198支安打、三振268人次,這些都還不是最可怕的,1.12的自責分率,創下二十世紀的紀錄,這可能就值得讓人肅然起敬了。在那一年他也曾創下連續四十多局未失分的紀錄,並且曾經於六、七月間、在九十五局的投球局數中,只丟掉兩分,雖然未能打破同年Drysdale創下的紀錄,但是也是相當不凡,這樣子的表現看來也只有所向無敵這個形容詞可用了。
還想知道更誇張的事嗎?在那一年Gibson總共先發了三十四場球,其中有二十八場他是完投的(不管輸贏),而沒有完投的那六場球,都是因為在球隊進攻輪到他打擊時、教練為了戰術需要、更換代打才把他換下場,換句話說,在那年Gibson從來沒有在投手丘被換下來過,可能他的求勝慾實在是太強烈了,也可能教練非常信任他的功力,這種情形在現在可能真的很難想像。
而到了季後賽他持續「發功」,在世界大賽第一場對上底特律老虎隊時,他狠狠K了十七人次,創下了世界大賽的單場紀錄,還持續保持到今日,隨後他又在第四場主投獲得勝利,創下了在世界大賽七連勝的難得紀錄。可惜在當年關鍵第七場比賽中,Gibson失手了(因為隊友的一個失誤),終止了自己世界大賽的連勝紀錄,也讓球隊失去了二連霸的機會,不過他整個系列賽下來總共三振三十五人次的成績,也是世界大賽的一項紀錄。
進入七零年代
進入七零年代後,Gibson的功力並沒有減退,他在1970年又以三十五歲的高齡、創造生涯最高的二十三勝、再度拿到另一座賽揚獎。很多人這時候開始討論的是他將挑戰生涯三千次三振的目標,在他之前只有Walter Johnson曾經達到這個門檻,目前總共也只有十一位投手有此成績。
其實仔細的看Gibson的生涯各單季的三振數,裡面只有四、五個球季特別突出,不過他卻一直是個蠻有名的強力投手,可能是他在大場面的比賽時,表現的特別出色,而讓大家留下這個印象,這可說明了越是緊張的時刻、他越能夠化解加諸於身的龐大壓力。而Gibson也終於在1974年7月,達到了三千次三振的里程碑。
1975年,Gibson已經四十歲了,前一年他的生涯戰績在連續十四年後、首度出現了敗場多於勝場的情況,似乎也說明了他已經慢慢步入了生涯的終點,昔日的風采也逐漸隨著年齡增長而消逝。終於,這個一代的巨投也要面對離開球場的事實,曾為紅雀隊立下汗馬功勞的他,在臨去的最後一場比賽主場上,受到全場近五萬五千名觀眾的起立鼓掌歡呼,為這位他們心中永遠的英雄喝采,相信這也是他一生中最感光榮與驕傲的時刻了!
Bob
Gibson生涯成績
年份 |
場數 |
防禦率 |
勝 |
敗 |
救援 |
局數 |
安打 |
保送 |
三振 |
1959 |
13 |
3.33 |
3 |
5 |
0 |
75.2 |
77 |
39 |
48 |
1960 |
27 |
5.61 |
3 |
8 |
0 |
86.2 |
97 |
48 |
69 |
1961 |
35 |
3.24 |
13 |
12 |
1 |
211.1 |
88 |
119 |
166 |
1962 |
32 |
2.85 |
15 |
13 |
1 |
233.2 |
174 |
95 |
208 |
1963 |
38 |
3.39 |
18 |
9 |
0 |
254.2 |
224 |
96 |
204 |
1964 |
40 |
3.01 |
19 |
12 |
1 |
287.1 |
250 |
86 |
245 |
1965 |
38 |
3.07 |
20 |
12 |
1 |
299.0 |
243 |
103 |
270 |
1966 |
35 |
2.44 |
21 |
12 |
0 |
280.1 |
210 |
78 |
225 |
1967 |
24 |
2.98 |
13 |
7 |
0 |
175.1 |
151 |
40 |
147 |
1968 |
34 |
1.12 |
22 |
9 |
0 |
304.2 |
198 |
62 |
268 |
1969 |
35 |
2.18 |
20 |
13 |
0 |
314.0 |
251 |
95 |
269 |
1970 |
34 |
3.12 |
23 |
7 |
0 |
294.0 |
262 |
88 |
274 |
1971 |
31 |
3.04 |
18 |
13 |
0 |
248.0 |
215 |
76 |
185 |
1972 |
34 |
2.48 |
19 |
11 |
0 |
278.0 |
226 |
88 |
208 |
1973 |
25 |
2.77 |
12 |
10 |
0 |
195.0 |
159 |
57 |
142 |
1974 |
33 |
3.83 |
11 |
13 |
0 |
240.0 |
238 |
104 |
129 |
1975 |
22 |
5.04 |
3 |
10 |
2 |
109.0 |
120 |
62 |
60 |
生涯 |
528 |
2.91 |
251 |
174 |
6 |
3884.2 |
3279 |
1336 |
31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