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巨投的組合
solomon
chen --2000.8.2發表於「球魂」
大聯盟雜談
棒球場上會有許多的巧合出現,有許多新的話題可以拿出來炒一炒,有時真的會發現,有些事情似乎就是冥冥中安排的,就是那麼的巧,下面要提到的這件事,或許也只是麟毛一角吧。不過,這倒是一個不錯的組合。
似乎從勇士開始的…
亞特蘭大勇士隊在九零年代掘起的時間,剛好也就是台灣職棒運動開始發展的時刻,勇士隊的戰績、陣容、甚至他們球迷為主場球隊加油時的“戰歌”,都成了台灣球迷討論與學習的對象。而如果要問到他們最讓人記憶猶新的,恐怕就是他們名震天下的三巨投了。
話說當年的勇士三巨投,按照年齡排列為Tom
Glavine、John Smoltz、Steve Avery,就憑他們三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子,開啟了勇士隊所謂的巨投王朝。後來加入了Greg
Maddux,走了Avery,戰力更是有增無減,直到多年過後、三位巨投似乎開始過了生涯頂峰之時、大家還是把勇士隊的投手戰力封為大聯盟頂級的。而也從此之後,似乎擁有三個主戰級的投手,也就成為許多球迷判斷一隻球隊是否先發戰力堅強的指標了(當然了,好投手是越多越好)。
世界共同的趨勢
從台灣、日本到美國,似乎擁有三位能力強的先發投手,已經成為每一隻職棒隊伍的一項追求目標,放眼望去,好像只要是所謂的強隊都一定要符合這個條件。遙遠的年代先不提,就以九零年代之後(台灣的職業棒球成立之後)來舉例,台灣的兄弟隊當年有陳義信、巴比諾、克力士,統一有郭進興、王漢、謝長亨,都是以三位巨投建立王朝的典範。
拉到日本來瞧瞧,巨人隊應該是最顯明的例子,當年的桑田真澄、槙原寬己、齋藤雅樹都是叱吒風雲的名投,對上他們的隊伍都要頭痛一番。而西武隊當年的郭泰源、工藤公康、渡邊久信(或後來的石井丈裕)建立了所謂的投手王國,他們也都幫球隊撐起了勝利的重責大任。
嘿,就連號稱棒球最發達的美國,似乎也會有這種尋找三巨投的情況,前面提到的勇士隊就不再多述,在三年前跌破眾人眼鏡,以外卡之姿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世界冠軍的馬林魚隊,也是仗著Kevin
Brown、Al Leiter、與後來冒出頭的Livan Hernandez三人協力,把球隊一路帶上去。這兩年打遍天下無敵手,號稱九零年代最強隊的紐約洋基隊,不是也靠著Orlando
Hernandez、David Cone、以及98年的David Wells(或是99年的Roger Clemens)連連攻破敵陣,為球隊帶來勝利的嗎?
安排三名夠水準的先發可不容易,這也是許多缺少強投支援的球隊、心中永遠的痛。看看克里夫蘭印地安人隊,自從他們在九零年代中期竄起,就憑著強打強攻而擠身強隊之林,但是對於世界冠軍,卻始終欠缺臨門一腳,原因是什麼?當然是沒有投手。看看他們最有機會的95與97兩年,在95年仗著Orel
Hershiser的表現,才把他們扶進去,頂多再加個老總統Dennis
Martinez,當時找來助拳的Ken Hill其實效能不大。在97年他們更慘,能打到世界冠軍賽絕對不是投手的功勞,光看世界大賽就好了,因為當時他們只靠當年還是新人的Jaret
Wright與突然發飆的Chad Ogea,坦白講是輸的一點也不冤。今年的洋基隊也引以為戒,在Cone大不如前的同時,趕緊換來Denny
Neagle補強這個缺口,至少要維持住有三個可用耐操的先發,否則實在是很危險。果然洋基隊在Neagle報到之後,他們的戰績開始又逐步攀升了,或許這個擁有三巨投的效應真的是很不錯喔。
史上最奇特的三巨投
天使隊在九零年代初期,不冠上安那漢這個地名、還是冠加州這個名字的時候,是一隻戰績不甚理想的球隊。說他們不甚理想也不太對,因為那一年他們的勝率也還有五成(81勝81敗),只是年終的排名竟然是當時美聯西區七隻球隊的倒數第一,要怪只能怪當時美聯西區的實力太堅強。
不過他們手中倒是有三張可怕的Ace級投手,分別是Mark
Langston、Chuck Finley與Jim Abbott,那年他們三人加起來的戰績是55勝28敗,佔了全隊勝場的68%,最巧合的是他們全都是左投,沒錯,任何職棒隊都很渴望擁有的左投,天使隊一次就有三個。
別以為是左投手就都是一模一樣的,它們三人在各方面其實都是不太一樣的。年齡最大、成名最早的Langston身型算是最小號的,三振能力也是最好的,他所擁有的球路就是快速球、與典型的左投手曲球,此外他在投手丘上的守備功力也是一流的,曾經連續五年拿到美聯投手部份的金手套獎。Finley身材最為高大,6呎6吋的身高站在投手版上就很有威脅性了。雖然他當年自責分率高了些(3.80,以當年的水準來說),主要是因為保送投的比較多,但是他的球路卻也是三人中最多的,指叉球與變速球是他迷惑打者的利器,當然,還有每個左投幾乎都會的曲球。
而三人中年紀最輕的Abbott卻也是最特別的一位,因為他沒有右手,靠著他的獨掌在當年拿下18勝、2.89自責分率的佳績。他的身材壯碩,球速也相當具有水準,在幾年之後轉到洋基隊時還曾投出一場無安打比賽。而別以為他單手守備功夫就會比較差,當年有看過他投球的朋友就知道,他換手戴手套可是相當的快,整體的守備功力可不比正常的投手差。
這三人曾一起同隊了三四年的時光,很可惜的是球隊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傑出表現而獲利,並沒有拿到過任何的分區冠軍。只是他們在那一年的表現實在讓人懷念,讓人不禁神往他們的英姿。
為什麼要有三張Ace
因為要拿“鐵支”的機會比較小,先拿有三張“Ace”的Full
House是比較保險的。開玩笑的,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這應該是賽程計算上的問題,先從季內例行賽來看,三個可用可操的好投手一年應該至少幫你負擔96場比賽的先發大任(以五位先發輪值來看,一年162場球,平均一個人要出賽32場,三人加起來即為96場),那麼一年內你只要去煩惱其他五分之二的比賽。假設在他們主投的比賽中球隊拿到了60%的勝利(包括救援投手出賽拿到的),那麼就有將近60場勝利的進帳,這對一個球隊來說可是有相當的助益。
算式
|
解釋分析
|
32*3*60%=58 |
在三大主投出場時,球隊可獲得的勝場(包括救援勝) |
162-(32*3)=66 |
其他先發投手負擔的場次 |
81-58=23 |
球隊需達到五成勝利時,其他投手需負擔的勝利場數 |
23/66=0.35 |
球隊需達到五成勝利時,其他場次需達到的勝率 |
90-58=32 |
球隊需達到90勝時,其他投手需負擔的勝利場數 |
32/66=0.48 |
球隊需達到90勝時,其他場次需達到的勝率 |
再看看季後賽好了,以現在的季後賽制度,想拿到世界大賽冠軍需要經過三個回合的系列賽,如果你的隊上擁有三個夠水準的先發,基本上你可以把多餘的投手戰力安排到後援投手群裡。採用三人制的先發輪值,像A-B-C-A-B-C這種方式,加上中間通常會有移動日的準備,所以可以獲得三天的休息(變成四天一輪),這對一個先發投手算是足夠了。
賽制
|
日期
|
五戰三勝制的比賽
|
Day1
|
Day2
|
Day3
|
Day4
|
Day5
|
Day6
|
Day7
|
安排方式 |
A |
B |
移動日 |
C |
A |
移動日 |
B |
七戰四勝制的比賽
|
Day1
|
Day2
|
Day3
|
Day4
|
Day5
|
Day6
|
Day7
|
Day8
|
Day9
|
安排方式 |
A |
B |
移動 |
C |
A |
B |
移動 |
C |
A |
當然,以上的狀況可能有的是比較理想的情況,或許也可能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我個人在這部份是蠻贊同一隻球隊擁有三個主力投手的,這樣一方面可以排出較完整的輪值表,一方面也可以分擔掉只有一兩位主力先發的壓力,而且在感覺上,“三”這個數字看起來也比較有眾多的樣子。別忘了我們的前輩曾經告訴過我們,三個臭皮匠的功力,可能比一個諸葛亮還強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