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邊楊照」棒球部分之勘誤
扒糞者日記
2001-0131

Herlin提供 -- 2001/01/31發表於「球魂」
扒糞者日記

場邊楊照

場邊楊照整本書不只談棒球(也有籃球、美式足球、田徑…等等等), 所以下面只挑棒球部分……

原文:

P.19...…1998年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創下全季贏了一百二十六場的空前瘋狂紀錄,而且還在季後賽過關斬將,連續打敗克利夫蘭印地安人(Cleveland Indians)、聖地牙哥教士(San Diego Padres)等強隊,順利拿下總冠軍...

更正與不妥:

當年洋基季賽114勝48敗(美聯史上最佳紀錄),季後賽11勝2敗,(第一輪3-0,ALCS 4-2,WS 4-0),共計全年125勝50敗;似乎多算了一場。

附帶一提的是,以上的寫法似乎會讓讀者誤以為洋基是在「季賽贏了126場」,實際上只有114場。

原文:

P.38…...1946年打出全季四成以上打擊率的泰德•威廉斯,在回答他最常被問到.....

更正:

Ted Williams的0.406球季是1941年,不是1946。

原文:

P.39……還記得中華職棒元年,黃平洋是怎樣替味全龍隊力撐總冠軍賽,以至於贏得「金臂人」綽號的吧!

更正:

只要是味全龍迷都知道,黃平洋浴血苦戰三十五局的總冠軍賽是二年,不是元年。

原文:

P.49……二來是孔恩投球的左臂曾經在1996年動過大手術,醫生本來對他重回球場的可能性不表樂觀……

更正:

David Cone什麼時候改用左手投球了?

原文:

P.60……王貞治和長島茂雄很像是日本版的貝比魯斯和路•格利格(Lou Gehrig)的雙人組合。兩人都是不世出的打擊好手,活躍在同一個時期,而且還在同一隊裡成了隊友。兩人在打擊能力上半斤八兩,可是不管是場上場下的個性表現,卻截然不同。長島茂雄打第三棒,王貞治則是第四棒,兩人生涯中一共有一百零六次在同一場比賽裡雙砲齊發,都打出全壘打。不過有趣的是,雖然長島茂雄棒次較前,然而絕大部份的情況卻是王貞治先打出全壘打,長島茂雄跟進。原因是王貞治極端冷靜,有紀率,不太受到環境戰況影響,長島卻是衝動豪爽,被王貞治的表現刺激後會變得格外神勇...…

更正:

巨人V9時代,王貞治打三棒,長島茂雄四棒(ON砲:Oh王,Nagashima長島),而不是長島三棒王四棒,雖然有這麼一大段,但一開始就錯,後面的當然就……

原文:

P.100…...在改成八隊進季後賽的新制啟用前,洋基和紅襪勉強有的對決經驗,是1987年的加賽。兩隊到季賽打完戰績相同,只得在波士頓加賽一場看誰才是真正美聯東區霸主。這場比賽最後是由洋基隊的鄧特(Don Mattingly)打出了一支險險越過芬偉球場(Green Monster Fenway Park)最有名的左邊綠色超級高牆的全壘打...

更正:

1、洋基和紅襪的季後加賽發生在1978年,不是1987年。

2、打全壘打的人是Bucky Dent,不是Don Mattingly,譯名看來是對的,後面括弧的英文原名卻錯的誇張。

原文:

P.102…...沒有任何理由能解釋紅襪隊一壘手巴克納(Rico Joseph Brogna)的失誤,除了....

更正:

失誤的人是Bill Buckner,怎麼突然冒出個Rico Brogna?Buckner當年漏掉那顆滾地球的時候,Brogna可還在唸高中。

原文:

P.113…...1999年世界大賽的第一場,勇士隊由梅道斯主投,前七局梅道斯狀況極佳,完全封鎖了洋基隊的攻勢。幾乎不禁讓人想起九六年世界大賽的第一場,洋基隊慘敗的那場,梅道斯一共投了八局八十二個球,其中竟然...

更正:

作者大概把1996年世界大賽的第一場和第二場搞混了,1996年世界大賽Greg Maddux主投二六場,第一場先發的是John Smoltz,洋基第二場零比四輸球也還不能算是到慘敗的地步,第一場輸了個一比十二才是……

原文:

P.149…...連微軟都擋不住的反托辣斯法,卻有個眾人皆知的罩門弱點,那就是它碰不得美國職棒大聯盟。美國國會特別立法,保障職棒不受「反托辣斯法」管轄。

更正:

作者的資訊有些過時,在他發表此篇文章(原載1999 七月新新聞週刊) 之時美國國會已經裁決當時棒球不適用反托辣斯法的決議不再適用。

附註:

不過,這件事確實是有的,也影響很大,最大的影響就是使得屹立數十年的reserve clause (台灣版的不定存續合約)沒有適法性問題。

當初最早向reserve clause挑戰的兩位球員,Curt Flood和Andy Messersmith,Curt Flood 的訴願案一直打到Supreme Court,以三比五敗陣,而之所以會輸,原因之一就是他不能援用anti-trust law,之後的Andy Messersmith和Dave McNally也不是用anti-trust law打贏,而是靠鑽reserve clause「只保留一年權利」的漏洞。

原文:

P.150…...自從1951年泰德•威廉斯以四成零六的打擊率贏得打擊王之後,快要半個世紀了,沒有人能再達到單季平均打擊率四成的紀錄......

更正:

前面說是1946,這裡說是1951,通通都錯。

眉批:

我很好奇的地方是,兩個錯處的文章發表時間相隔不過兩月(1999年7月和9月),記錯就算了,作者寫一寫筆下可以冒出兩個不一樣的年份,令人十分懷疑他是否壓根兒就不確定或不知道確切的年份為何?要是真的不知道,well,其實也沒什麼,在行文中這也算不上是重點,對於自己不確定的事情可以跳過去不寫,可以查清楚再寫(查這個絕對說不上難),但是證諸書中文字,作者卻是「隨便亂寫」;這並不是一個對自己寫作負責任的態度。

原文:

P.153,154......一九九九年大聯盟比賽,第一個焦點是: 看看放寬好球帶之後,投打對決勝負產生的變化...為了要拉回平衡狀況,於是多給投手一個球寬的空間和打者周旋,比較穩定的好壞球標準,比較寬大的好球帶,是不是真的會造福投手呢?打者又將如何適應呢?這是讓我覺得極度好奇的九九年重頭大戲之一...從九九年上半球季看來,有兩位投手兩極化的表現格外值得注意。一位是勢如破竹,到明星賽前就拿下十五勝的紅襪隊馬丁尼茲。馬丁尼茲今年之恐怖,從他一直高佢勝場,防禦率,三振次數「三冠王」寶座可以看出,更可以從媒體開始預測他將有機會挑戰三十勝巔峰中看出。馬丁尼茲的佳績,正是拜好球帶放寬之賜。他投球的方式,落點,其實和九八年沒有太大的差異,所不同的是,九九年他一旦球數搶得領先,打擊者就很頭大了,許多九八年算「很好的壞球」的,九九年都變成了「很壞的好球」。於是打擊者必須出棒,追球的壓力大為增加,打擊姿勢也就容易變型了...和馬丁尼茲對比的是亞特蘭大,勇士隊的王牌梅道斯。梅道斯向來以控球精準著稱,是所謂「射擊投手」的典型,他的球老是瞄準打者膝蓋高度的內外兩角擦邊進壘,而且瞄哪裡就能投到哪裡。九九年的球季一開打,梅道斯卻連連吃癟,不但一勝難求,而且防禦率高得嚇人。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這位梅老哥他太在意好球帶放寬這件事,於是他就想把自己的內外角球隨著調整一個球的距離,繼續保持老在好球帶最邊邊進壘的光榮傳統,沒想到這一調整,弄亂了他十幾二十年的投球習慣,結果是新舊好球帶一併適應不了!

更正:

又是個寫了一大篇,結果從一開始就搞錯的典型例子。作者先敘述了九九年好球帶寬度擴大是Martinez表現超級神勇的原因之一,可是寫寫相信連作者自己可能都不相信,列的那些「很好的壞球」變成「很壞的好球」,打者必須常常被迫「出棒追球」的理由,對每個投手都或多或少有利;但比起Pedro Martinez 這種power pitcher,靠控球吃飯的Maddux不應該佔得到更多便宜才對?事實上,當然不是這樣,所以只好再「想當然爾」的寫「原來這位梅老哥太在意好球帶放寬這回事,為了維持都在好球帶邊邊進壘的優良傳統,弄亂了他十幾二十年的投球習慣」。反正梅老兄心裡想啥,除了他自己外沒有誰敢打包票,大家來個死無對證......

不過這就奇怪了,Maddux 這個老江湖平常移進移出可是準的很,怎麼多顆球給他瞄反而會瞄不準? 這還不只他老兄這樣,還傳染給隊友Glavine(可能是全大聯盟最靠外角球吃飯的投手),搞得Glavine九九年也是投出個人自九零年來最高的防禦率(4.12)?

這一切的解釋其實都很簡單:九九年大聯盟的好球帶並不是「左右放寬」,當時MLB副總裁Sandy Alderson是向「裁判建議」,希望好球帶判決能回歸棒球規則條文上明定的大小-最大的兩項差別在於,許多裁判現在都很少判高好球,高過腰帶的球就判壞球;另外也有不少裁判習慣的外角好球帶會固定比本壘板多上幾吋。所以這項措施實際上的影響是將好球帶的兩側寬度縮小,而上限提高,並不是如書中所理解的「好球帶寬度增加一顆球」。

以下從ESPN網頁節錄的Glavine的scouting report:

Glavine:

"1999 season -- No pitcher suffered more from the revamped strike zone last year than Tom Glavine. Accustomed to getting called strike off the outside corner, the reigning Cy Young Award winner had a 3-7, 5.00 record in early June...."

第一句話:在1999年球季沒有投手比Glavine受到好球帶改變的影響更大。

第二句話:過去習慣於在本壘板外側出去一點的地方拿到好球數的他,在六月初的成績是三勝七敗,防禦率5.00。

這裡完全可以看出,Glavine 的不適應在於「just off the outside corner」的球不再被判好球,也就是好球帶向內調整;和書中所寫「多給投手一個好球寬的空間和打者周旋」,恰恰相反。

原文:

P.159......勉強算算只有1989年的貝爾(Albert Belle)打了五十支全壘打,他所屬的克利夫蘭印第安人隊,打到了美國聯盟的第一名。還有1995 年的小葛瑞菲,打了五十六支全壘打,幫助西雅圖水手隊拿下美聯西區季賽第一......

更正:

兩件事情的發生時間通通弄錯了,1989 年是Belle的新人球季,那年Belle打了七支全壘打。1995 年Griffey則因為季初接高飛球時手腕挫傷,僅出賽了52場,擊出17支全壘打。

正確敘述應是:

Albert Belle是在1995年打了50支全壘打,所屬印地安人隊伍同年拿下美聯冠軍。

Ken Griffey Jr.則在1997年擊出56支全壘打,所屬水手隊同年拿下美聯西區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