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收聽
談到這個那魯灣的這個一開始的這種經營的方式,好像看起來是非常的獨特、全世界少見,但事實上也不是沒有,在日本的J-League(編按:日本職業足球聯盟),或者是美國的女子籃球,就是WNBA,他們有非常類似像那魯灣這種經營模式,也就是一家公司下面經營各個不同的一個球隊,那這一個球隊都屬於這一家公司裡面的。
那當初為什麼要有這樣的一個經營的方式喔,是因為草創之初,我們覺得說不能讓各個球隊的步調跟公司的步調不一,所以我們希望是說,讓投資者扮演投資者的角色,然後讓經營者找專業的經理人,來做經營的工作。
因為職業的棒球事實上雖然說在台灣、在那魯灣開始的時候,已經進行了差不多6、7年了,但真正懂得經營職棒的人並不多,尤其在各大企業的各大老闆之間,說句比較不客氣的話:這些老闆對於職業棒球並不是很了解。
所以你讓他來扮演一個投資的角色,然後讓經營者、真正懂得經營的人去經營,其實有的時候對於這些企業的這些公司喔,反而是一種…是一種解脫,因為他不用那麼擔心說,他還要再請專業的棒球人去經營一支球隊,還要去找領隊,還要去找教練,甚至還要去找球員,那這些事情那魯灣公司都已經??進去了,他只是冠上他企業的名稱,他可以把這當作一種宣傳的廣告。
當時我們就是建議這個中華職業棒球聯盟的中間的一些問題,過去發生的各個球團的步調不一,而且即使是開會,球隊也沒有辦法達成一個共識,造成整個聯盟或是整個職業棒球停滯不前、進步有限。
所以我們說不能在我們這個公司裡面,一開始因為我們要對抗、當時要競爭的中華職棒聯盟已經有了6、7年的基礎,所以我們不能夠在我們自己的公司裡面,開始這樣的問題,如果這樣的話,那我們馬上恐怕就要解散、就要拔牌了。
所以我們才想到說,要用這樣的一個獨特的經營模式,至少讓我們自己的腳步先站穩,當然我們也曉得說,這樣的一個經營的方式將來會演變一些問題,所以說我們說經營了2、3年以後,再來想辦法說,如果有問題產生,我們再來做調整、再來做改變,那或者說慢慢地再讓球隊各自再獨立出去。
事實上我們現在也有這樣的一個方向去,但是會不會真正變成像美國職棒或日本職棒那樣,每一個球隊都完全獨立,我相信是大概不太可能,就是因為那樣有那樣的一個問題,而且台灣的市場、台灣的環境,還不適合到達那樣的地步。
我們至少還是要讓譬如說選秀啦,像尋找洋將這部份的一些權利,還是要屬於這個那魯灣公司,然後再讓這些球隊在財務上面去慢慢做一個獨立,我想這樣一個綜合的方法,才是最適合台灣職業棒球的一個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