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錦賽建議書
marines -- 1999.9.7發表於「球魂」
亞錦賽特集
棒球 能否進軍奧運,一切都由亞錦賽決定,因此台灣棒球人士關心亞錦賽戰況,是可以想見的。在此,也以本身研究日本棒球的心得,向台灣亞錦賽國家隊做一些建議。
亞錦賽賽程
亞錦賽的賽程再次不再贅述,請參閱「亞錦賽特集」。
而以A、B組共計6隊的戰力而言,A組的南韓、大陸,與B組的台灣、日本應該會是四強循環賽的最後人選;當然,若未出現意外,台灣、南韓、日本將會是競爭2個奧運名額的最後3強。亦即,除非要「宣揚國威」,否則爭冠軍並沒有很大的意義,獲得奧運參賽權的關鍵,反而在「如何扯下較弱的那個對手」。
根據消息,南韓與日本似乎都無意力爭有名無實的冠軍頭銜,而有意以最強戰力對付「較弱的對手」--台灣,那麼台灣應該如何因應呢?
台灣的頭號敵人是…
雖然台灣職棒不曾與日本、南韓等職棒組織做過正面對決,但我們必須承認,台灣的整體棒球水準確實在日本、南韓之下,因此力爭冠軍應該也不是台灣在亞錦賽的頭號目標,如何集中戰力扯下「較弱的那個對手」才是台灣獲得奧運參賽權的關鍵。那麼,日本與南韓,誰是台灣的頭號敵人?
很高興的是,林華偉教練已經改變原本主打南韓的策略,而決定將日本視為頭號目標,因為這與我的看法大致相同,原因如下所述。
日本職棒的威名,台灣人早已知曉,古田敦也、松阪大輔…等人的大名更是如雷貫耳;但對南韓職棒的水準,台灣人卻在不瞭解的情況下,鄙視往往遠多於肯定,因此儘管南韓亞運國家隊戰功彪炳,但台灣人仍視之為「朴贊浩效應」。所以,多數台灣人將南韓視為台灣的頭號敵人,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我個人認為,儘管日本職棒在亞洲仍然獨領風騷,但此次日職並未全數動員,反而是在各隊勾心鬥角之下,在亞錦賽之前2個月便已經選定8人與會;再加上限用木棒,反而使得原本的國家隊主幹—成熟的社會人球員地位頓減。
相反地,南韓早已決定派遣職棒主力大舉支援,甚至更動賽程以為因應,並直到8月2日才決定出國家隊最後名單,結果果然是--「KBO明星夢幻隊」。
也許台灣球迷覺得南韓職棒明星夢幻隊也沒啥,但實際上,南韓職棒的平均水準雖仍不及日職,但南韓職棒的頂級好手,卻絕對有資格在日職站穩一軍,也因此日韓明星對抗賽的層級不斷升高。以1995年為例,日職當時出動了鈴木一朗、松井秀喜、小久保裕紀、吉井理人、古田敦也、初芝清、佐佐木主浩…等人迎擊,也可以說,南韓職棒已經以實力逼迫日職放下老大哥的身段。而宣銅烈、李鍾範、李尚勳、趙成泯等人在1996年之後赴日,也紛紛以表現證明了南韓頂尖選手確實也能夠站穩日職一軍,甚至成為球隊主力。所以南韓職棒精挑細選的明星隊,絕對有資格與日職明星隊放手一搏。
因此,在日韓兩國的亞錦賽國家隊皆以最佳攻守陣容出擊時,南韓投手戰力並不一定遜於日本;而在打擊上,可望以9名職棒野手排成先發打序的南韓,絕對比四強循環賽時,最多也僅能排出5名職棒選手的日本來的恐怖許多,何況南韓板凳上還有一票職棒代打呢!亦即,職棒支援的層級與人數,便成為影響日韓兩隊戰力差距的主因。
因此,台灣選擇將日本視為頭號敵人,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郭源治的定位
亞錦賽另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在於郭源治的定位,而我個人十分贊成林華偉教練將之定位為救援投手。
台灣此次徵召的投手,除了郭源治之外,大多是後生小輩,甚至除了曹竣揚(而且也退出啦!)、許銘傑兩位尚有些許職棒資歷的中生代投手外,其餘新生代投手根本沒有職棒歷練,因此,年紀最長、歷練最豐富,甚至有完整且傑出救援資歷的郭源治,勢必成為教練團手中的最後一張投手王牌。
甚至我們可以說,若郭源治擔任先發面對日本,則郭源治疲憊退場時,中華隊便沒有可信賴的救援投手,即便當時取得領先,恐怕也無力阻止日本的反撲;若是其他年輕投手先發出戰日本,則更需要一名值得信賴的救援投手穩定軍心、待命救火。
加上郭源治的年齡與體力影響,將之定位於短局數的強力後援,是比較恰當的。
關於蔡仲南…
許多人都希望我能找出擊破松阪大輔的方法,或剋死古田敦也的秘訣,但事實上,這是不大可能的。
日職十分盛行資料戰,若找到投手或打者的罩門時,絕對會毫不留情的加以攻擊,這也是許多年輕選手在活躍之後,隔年時常連續被KO的最關鍵原因之一(山內泰幸…等人便是如此)。不過,古田敦也、初芝清等人已在日職打滾多年,而初出茅廬的松阪大輔、川越英隆現今不但未被連續KO,松阪甚至有漸入佳境、更上層樓的演出。亦即,每天盯梢敵對球員的日職各隊紀錄員都無法找出這批球員的破綻時,臨時抱佛腳的台灣國家隊,又如何能找出他們的罩門而予以痛擊呢?
所以,個人捨棄談論日職球員的罩門,將重心灌注於日本棒球的特性,而我提出的先發建議人選,是蔡仲南。
許多朋友每次聽到我提出的建議人選--蔡仲南時,常常笑稱「反正你就是蔡仲南派啦!」這句話也算沒錯,但我是根據日職的特性所提出的。
日本棒球的精髓,可以簡單歸納為「好球帶邊緣的競爭」。由於東方投手的球速較慢,偏正中的球路通常可以會被做有效攻擊,所以,多數投手都與打者在好球帶邊緣做爭奪,這也使得日職的好球帶十分嚴謹,日職投手的控球也普遍不差;而多數投手因先天不佳、球速不快,因此不斷鑽研變化球的技術,也因此日職投手之變化球控制、軌跡與種類等等水準,絕對是當今數一數二。
在這種環境的磨練下,日職打者的打擊技巧當然十分出色,而以台灣投手目前的現況而言,能輕易修理日職打者的變化球,只有曹錦輝的滑球、與蔡仲南的指叉球。
曹錦輝的滑球,其速度與軌跡變化,當今日職也不多見,但曹錦輝目前有幾個不利的條件。
1.沒有對付左打者的有效武器
曹錦輝的滑球,對日職一線右打者而言,絕對堪稱魔球,若能靈活搭配速度奇快、控制不差的速球,應能有效壓制日職右打者;但曹錦輝面對左打者,卻沒有有效的武器,這個問題在三國四強邀請賽已經暴露。投手修習縱向變化球,以解決反方向的打者,已經目前的普遍觀念,也因此日職流行指叉球、MLB流行變速球,原因即在於此。因此,除非曹錦輝目前已經練就出色的縱向變化球,否則讓他先發面對左打質量都優秀的日本國家隊是十分不利地。
2.過於年輕,經驗較不足
曹錦輝是個天分極佳的投手,但年僅18的他,還是有經驗不足的問題。三國四強邀請賽時,原本輕易壓制南韓國家隊的曹錦輝,在被南韓業餘左打者威嚇之後,立即崩盤。若面對經驗更為豐富的日職「老球皮」,曹錦輝的經驗將會是個影響臨場表現的不利因素。即便他生來就是天才,但經驗仍是需要後天學習的。
所以,個人建議將曹錦輝定位為對付日本隊右打者的主要中繼投手。
反觀蔡仲南,擁有日職流行球路—指叉球,因此較能有效壓制左打者;而且,蔡仲南的年齡較長,經驗較為豐富,面對危機的處理也較能讓人放心。
此外,蔡仲南還有另一項值得「喚醒」的武器—鬥志。
蔡仲南的另一個優勢
職棒球員參與業餘國際賽的最大問題是,勝敗與他最關切的薪水沒有直接關係,即便兵敗曼谷,季賽表現夠水準也就沒差了;而已被職業隊鎖定,甚至已經私下簽約的業餘選手,當然常常對與簽約金無關的國際賽沒有興致,因此打來欠缺鬥志,實力因而無由發揮。
眾所周知,美日職棒球團早已鎖定潛力不下於松阪的曹錦輝,曹錦輝本人當然也了然於心;而在媒體的多方報導下,西武垂涎許銘傑亦不是新聞。不過直到目前為止,還未有日職球團對蔡仲南表示興趣。甚至日本媒體提到球速破150的台灣國家隊投手時,居然只提及曹錦輝、許銘傑、曹竣揚,而忽略蔡仲南。
但事實上,以蔡仲南的實力而言,我個人認定絕對有日職選秀第1指名的資格;甚至可以這麼說,若蔡仲南獲准參加今年底的日職選秀會(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那他必定是某隊的第1指名人選,簽約金必定是1億5000萬日幣(根據目前的匯率,約合4379萬5000元台幣);而簽約金之所以「只有」1億5000萬日幣,主要是因為這是規定上的最上限價碼(若他是「洋將」,就沒有上限喲!)。
因此,目前對日職球團還是默默無聞的蔡仲南,若能在亞錦賽有效壓制摻雜日職選手的日本國家隊,即便未能取勝,也會立即成為日職球團鎖定的目標;若能狠很修理古田、松中、初芝等日職一線球員,家門被日職球探擠破也非難事。還記得1992年的奧運會嗎?郭李建夫就是用指叉球修理了由日本社會人菁英所組成的日本國家隊,便立即讓日職認為是可造之才喲!同樣以指叉球與速球為配球主體的蔡仲南,絕對有繼承郭李建夫的水準。
而且,新聞性極高的曹錦輝(台灣之松阪)、許銘傑(西武之未來戰力)、郭源治(中日史上最強救援)較容易吸引日本國家隊與日本媒體的目光,蔡仲南更因此而有伏兵的奇襲效應,反而更能提升台灣國家隊的勝利機會。所以,若能喚醒蔡仲南的鬥志,讓他知道這不但是一場進軍奧運的國家榮譽之戰,也是個人邁向日職的關鍵戰役,相信能演出一場精彩賽事。
許銘傑的定位
提名蔡仲南,必定會遭遇指責,除了來自曹錦輝的擁護者之外,還來自許銘傑的擁護者。
毫無疑問地,許銘傑是個優秀的投手,球速、控球、變化球都在水準之上,甚至除郭源治外,長期接受職棒磨練的許銘傑算是經驗較豐富的投手。然而,根據我個人近日的觀察,許銘傑與渡邊久信雖然都是戰功彪炳的投手,但面對日職一線打者,仍有不足之處,主因就是之前所述的日職精髓--「好球帶邊緣的競爭」。
透過緯來體育台與東森育樂台的日職轉播,球迷應該可以輕易發現日職的這項特色,而日職所謂的「控球大將」--如小宮山悟、上原浩治、齋藤隆等人,更是能將球路控制在好球帶邊緣不斷遊走的同時,仍能避免四壞保送的出現。然而,若由ERA的轉播中觀察許銘傑與渡邊久信的投球,可以發現他們常會投出較為正中偏高的球路,尤其在球數落後時更是如此,雖然因此減少了四壞保送的出現,而且敵對的打者也無法做有效攻擊,但若再沒有球速的情況下,以這樣的配球方式面對打擊技巧卓越的日職打者,後果是難以想像的。習慣於此種配球模式的許銘傑,因此比較令人擔心。
不過,在欠缺左投手且整體經驗欠佳的台灣國家隊投手群中,扣除先發的蔡仲南與救援的郭源治之後,許銘傑與曹錦輝算是承先啟後的中繼大將,甚至可能是謝富貴之外,另一位較能對付日本隊左打者的重要中繼投手。
蔡仲南的不利之處
儘管個人提名蔡仲南擔任面對日本的先發投手,但還是有一些不利之處。
1.配球
雖然蔡仲南的指叉球威力極強,但由於蔡仲南除直球與指叉球之外,並沒有其他主要的武器,因此配球十分重要;而且除了球路的變化搭配之外,落點變換的搭配也是關鍵。佐佐木主浩、野茂英雄、伊良部秀輝等等日本指叉魔神,也是靠著配球的智慧與經驗,讓單調的球種能擁有極強的破壞力。
以佐佐木為例,偏高速球(High Fastball)與偏高指叉的搭配、偏低速球與偏低落地指叉的搭配,為混淆打者的兩個基礎。其中,遊走於邊緣(尤其是偏低及內角位置)的速球與偏高指叉是搶好球數的方式,其中並以內角速球為主;取得2好球並在球數上領先後,偏高速球與偏低落地指叉則成為主要對決球路,其中偏低指叉的比率更在此時大幅提高,為大魔神三振不眨眼的最重要關鍵。
不過,雖然全世界的球迷都知道佐佐木的武器與配球習性,不過因其配球方式確實能混淆打者,因此仍能無往不利,且「歷久不衰」。
但在9月4日的國家隊熱身賽中,這樣的配球方式,並未出現在蔡仲南與捕手的搭配之上,因此我擔心屆時無法順利壓制日本隊打者。而中華隊投手不敢投內角球,尤其是內角偏高球的「傳統」似乎仍未改善,也是另一個值得擔心的問題。
2.控球
蔡仲南的控球應該令許多球迷擔心,不過,如果一個球速又快、指叉球又銳利的投手,又有優異的控球,那他就是第二位大魔神了。所以如果蔡仲南能壓制對手火力,讓對方沒有有效的安打攻勢,那麼多一點的保送也是應該接受的。
不過,有一個觀點是需要提出的。由於偏低的落地指叉球威力十足,因此擁有指叉的速球投手,能否投出削好球帶偏低位置的速球,是影響該投手威力的一大關鍵。同樣的道理,一個滑球出色的投手,若沒有外角速球的控制能力,亦無法完全展現其滑球的威力。
但根據9月4日的熱身賽,蔡仲南在偏低速球的控制能力上,仍是有待加強的。
3.落地指叉
指叉投手的最大殺傷力,在於偏低的落地指叉球。
對整體打擊技巧堪稱卓越的日職打者而言,多數的變化球都可以藉由打擊姿勢的變動而因應,甚至在猜錯球種時,許多打者也能在揮棒的途中改變姿勢,然後以變形的姿勢將球碰出界外(高桿的打者是以變形的姿勢擊成安打),再換取下一次的攻擊機會,日職當今的這類代表打者,堪稱是橫濱隊的石井琢朗,西武王朝時代的過發彥當然也是箇中翹楚。
但當落地指叉出現時,只要打者揮棒了,不管是怪物洋將Rose,或技巧滿分的鈴木一朗,通通只能以三振收場。甚至只要搭配得當,直球球速並非超快的投手,也能以落地指叉三振對手,譬如1995年4月6日,實戰球速140左右的大榮投手吉武真太郎,在職棒首次登場首次先發時,面對打擊技巧屬於MLB頂尖水準的羅德洋將Julio
Franco,便以落地指叉球將之三振。
然而,落地指叉球的缺點,不只因為那是必然的壞球,在球數落後的情況下無法大量使用,也在於若捕手未能順利擋接,很容易形成暴投,而讓壘上跑者向前推進。
因此指叉球投手也必須有優秀捕手的搭配,才能展現其威力。谷繁元信之所以能在伊東勤老化之後,被視為與古田敦也齊名的日職頂尖捕手,便是在於配球與擋接指叉球的能力。日本業餘球界首腦—山本英一郎先生便曾表示,為了增強阿部慎之助的配球能力,他原本選定古田敦也與谷繁元信作為阿部學習的對象,但因為養樂多前往美國春訓,因此在無從選擇的情況下,當然讓阿部參與橫濱隊的春訓。而佐佐木之所以能在近年來展現無敵威力,谷繁的成長有絕對的關係。
但在9月4日的熱身賽中,蔡仲南並未投出許多落地指叉,也許與捕手沒有把握有效擋接有關,若是這樣,事情就大條了。不過,在吳昭輝因傷辭退國家隊,而改由洪一中替補後,配球與檔球的問題應該能稍加解決。
別輕視日職選手
由於台灣球迷對日職頗為熟悉,因此對入選國家隊之職業選手的成績與近況,都能有資料做初步了解,但有幾點是必須加以說明的。
1.控球
與日職的好球帶相比,業餘棒球界的好球帶較為寬鬆,因此許多好球帶邊緣的球很容易被直接判為好球。亦即松阪、小池、川越等日職投手,儘管球路仍在好球帶邊緣遊走,但好球率會向上攀升,松阪、小池為人詬病的控球問題更會大幅改善。
2.打擊技巧
儘管初芝清本季打擊率表現不佳,井出龍也甚至沒有固定先發,但能常駐一軍,其打擊實力非同小可。日職打者普遍擅長與投手於好球帶周圍競爭,而對偏正中的失控球更是能予以迎頭痛擊,這是台灣投手必須注意的。在日職選手最熟悉的木棒世界中,他們必定是日本國家隊最令人頭痛的打者,絕對不要因他們近況不佳而輕視他們!
3.松阪大輔
儘管松阪大輔目前威力十足,觀念與表現都日漸成熟,但在長期過度的體力負荷情況下,松阪卻欠缺長期賽季調整體力的經驗,也有可能在亞錦賽就此崩盤。所以即便與松阪遭遇,台灣國家隊並不需過於悲觀。事實上,我反而有些忌憚川越英隆,因為川越不僅有球速、有控球,而且經驗豐富、配球靈活,加上至今尚未被過度使用,有可能是亞錦賽的日本大將。
日本國家隊的特色
我們必須承認,此次日本雖未精銳盡出,但其亞錦賽國家隊之實力確實是在台灣之上;不過兩隊實力差距並非懸殊,加上賽程屬於充滿許多不確定因素之短期決戰,因此台灣未嘗沒有獲勝的機會。所以,了解日本此次國家隊的優缺點,是求勝的第一課題。
1.速度與守備
日本國家隊的傳統,便是速度與守備,此次亦不例外。除了野村謙二郎、井出龍也等日職選手外,飯塚智廣、鷹野史壽、高橋賢司、工藤賢二、平馬淳、赤星憲廣、沖原佳典等人都是速度型的好手。而守備上,日本國家隊以古田敦也、野村謙二郎、井出龍也等職棒選手組成中心防線為主軸,加上業餘選手大多是守備能人,日本國家隊的整體守備能力,仍是頗有看頭的。
2.打擊:
打擊是日本國家隊最被高估的部分。雖然有5名職棒打手助陣,但目前日本業餘界欠缺砲手,因此山本英一郎原本就要求職棒界支援中心打者,監督大田垣不久前也表示中心打者將由日職選手擔任,首席顧問廣岡達朗更表示前五棒都由職棒球員主攻。然而後四棒與代打陣線,仍必須由業餘選手擔任,但這批以速度、守備為傲,卻受限於木棒的業餘野手,因此成為日本國家隊打擊陣的最大罩門。
快速球對木棒而言,是個破壞力極強的球路,但對鋁棒而言,比較像是個靶子,加上日本社會人球界的速球投手非常少,所以對日本社會人打者而言,非常欠缺以木棒面對動輒衝破145快速球的經驗;即便是使用木棒的大學野手如阿部慎之助、阿部真宏等,也因大學球界的速球投手不多,而欠缺面對速球投手的經驗。因此,日本媒體提到台灣國家隊的投手戰力時,總是表示「球速破150的投手有數名」,畢竟速球是木棒的一大剋星。而擁有曹錦輝、蔡仲南、許銘傑等速球投手的台灣國家隊,也必須在調度、配球、戰術上做調整,甚至不惜閃躲日本國家隊的四、五棒,來選擇對付後四棒。
3.觀念與戰術:
在日本社會球界導入鋁棒後,打擊全盛期便宣告來臨,因此日本社會人野手的攻擊觀念是--「以強攻猛打KO對方投手」。然而,在木棒世界中,投手反而成為主宰者,大量得分並非易事,所以廣岡達朗不斷呼籲國家隊中的社會人球員--「關鍵的1分是最重要的」。然而在9月5日國家隊與歐力士二軍對戰的6局下中,國家隊右外野手尾山義彥在球隊落後1分,對方並攻佔一出局二三壘有人時,接殺了深遠的右外野飛球,也讓對手將差距擴大至2分。尾山表示「原本認為『反正還有3局進攻….』」,因此被廣岡大肆抨擊。也可見日本國家隊的社會人球員,其攻守觀念仍未提升至木棒世界。
另外,日本國家隊監督大田垣耕造於日前表示,「雖然『一棒上壘後,二棒不採觸擊』的方式並不想改變,但改用木棒導致長打率降低、得分能力降低的問題,
仍必須靠跑壘、觸擊等戰術來改善」,因此日本球員的速度,將會是台灣防守陣的心腹大患,而台灣國家隊捕手欠缺阻殺能力的現況,更須提防日本大舉採用盜壘戰術。
給台灣國家隊的其他建議
1.內角近身速球的使用
內角近身速球是投手威嚇打者的重要武器,內角偏高速球更是當中翹楚。而對身價動輒上億的日職野手而言,在業餘國際賽中受傷是不非常明智的,所以台灣國家隊更應針對日職選手「不願受傷」的想法加以因應,增加內野近身球的使用,便是可行、且效果奇佳的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是不是故意K到日職野手,都必須脫帽表示歉意。
2.隱藏實力、混淆視聽
除了決賽的日韓之戰外,其餘賽事的重要性都不高,因此適時隱藏實力是有必要的。尤其以台日韓三國相對而言,台灣相關訊息的取得反而對日韓來說是十分困難的,所以台灣國家隊更應適度採用戰略,混淆日韓視聽。
姑且不論曹竣揚、吳昭輝是否真的有傷在身,陣前換將確實是個好辦法;避免在決賽前讓主要戰力曝光,而在預賽選擇以副將面對日本隊,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甚至在預賽中,讓主力投手故意KO,或採相反的配球方式,同樣都是混淆日韓視聽的方法。
不過,蔡仲南在與和信的熱身賽中長局投球,同時開放觀眾入場(也等於開放日韓間諜入場)並有實況轉播,似乎就不是個上策了。當然,這不是國家隊教練團所能控制的,但少轉播一場比賽、少賺一場球票,以換取國家隊勝利機率的提昇,難道有人反對?
3.放開心胸,享受比賽
此次亞錦賽與去年亞運最大的不同之處,我反而認為是媒體態度的改變。去年底在賽前不斷吹捧台灣「夢幻球隊」的方式,已轉變為認真分析日韓兩強戰力的態度,因此亞運國家隊去年所背負的必勝壓力,今年已不復見,甚至可以說,台灣現在反而瀰漫著一片「哀兵」的心態。但正如「驕兵必敗」之古諺,革除去年底的驕兵心態,卻正是此次亞錦賽國家隊的最大優勢。若台灣國家隊能秉持平常心全力比賽,未嘗沒有獲勝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