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克楊棒球雜談

 

勝率百分百──淺談投手勝率

狄克楊 -- 1999.3.2發表於「球魂」

個人投手勝率的計算應該是限定投手每季至少20場以上的先發次數,這樣所算出的投手勝率數值才有意義。

在這台灣棒球一片混亂的時刻,讓我們再一起回到棒球本身,談談棒球吧!

一般來說,衡量一位投手的表現時,我們常會利用一些棒球統計方法,比較常用的有場自責(ERA,earned runs average,坊間誤譯為防禦率)、勝場、救援點、奪三振,這四大統計方法。關於這四大統計方法的討論,我想大家都談爛了,今天,談談另一個蠻有趣的東西,雖然它的實用性並不高,但是偶爾還會看到,那就是「投手勝率」。

投手勝率,所謂何事?

個人投手勝率的計算方式是,這位投手的勝場數除以「勝場數加上敗場數之和」,計算方法相同於球隊的勝率數,但是所得到的數據是針對投手個人而言。球隊的勝率多少很重要,勝率高就是冠軍,而投手勝率對投手個人成績的重要性,雖不如球隊勝率對戰績高,但是仍有其使用的價值。

投手勝率是用來計算投手上場,可以獲得勝場的機率有多高,當然啦,投手獲得勝投,就是表示球隊獲得勝利。所以當有兩位投手,甲投手勝率是0.8,乙投手勝率是0.2,其他條件都相同,我想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甲投手比較優秀。

一個投手勝率高,就代表這個投手出場能替球隊爭取到勝利的機會高,當然這個統計方式也有其弔詭的地方,在於如同一支球隊出賽不一定會有勝場數和敗場數的變化,有可能是和局一樣,一個投手出場並不一定會在其個人記錄上,增加任何的勝場數或敗場數,有可能無任何勝敗記錄。

另外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也正是要和球迷朋友們討論的,就是計算投手勝率的限制。

最低限制,其來有自

假設有個丙投手,有一勝零敗的戰績,投手勝率是1,另外一個丁投手,有15勝5敗的成績,勝率是0.75。如果我們以投手勝率來評量兩個投手的優劣,誰是勝利者?應該是丙投手吧!可是隱隱約約又覺得不太對,因為......丙投手才只有一勝,這合理嗎?

這就像是如果有一位A打者,1個打數,1支安打,打擊率1.000,另外有一位B打者,400個打數,160支安打,打擊率0.400,我們到底該認為這兩位誰的打擊比較強一樣。

問題的關鍵在丙投手和A打者的數據都不夠,也就是我們不能以少數的數字來評斷一個選手的表現。

說的學術點,就是統計上的樣本數太少,而目前打擊率的計算上已經將這個問題解決了,計算打擊率有規定最低打席數的限制,也就是至少要有一定的樣本數之後,所計算打擊率才有可信度,計算投手場自責也有類似的限制。

所以,同樣地如果要解決投手勝率的問題,勢必我們也要規定一個最低限制,那新的問題又產生了,第一是規定項目為何,第二是門檻是多高。

每季二十,合情合理

慣例上,一些計算投手成績的棒球統計方法,其基本限制都是最少投球局數,可是投球局數和投手勝率數有任何關係嗎?投球局數多,勝場數和敗場數就多嗎?像某些救援投手,他的投球局數可能很多,可是他的投手成績大都集中在救援點上,只有不到5場左右的勝敗場數,因此不應該是限定在投手最少投球局數上。

那到底要限定什麼?我們先看看美日兩國如何做,美國職棒大部份棒球統計書籍都將勝敗場數和設定為至少每季20場以上,而日本職棒太平洋聯盟的最高勝率投手獎,限制是最少13勝,日本的限制有點不合理,就像打擊率限制是最少打席數,不是最少安打數一樣,所以投手勝率的限制應該不能只考量勝場數。

而美國20場勝敗場數和的基準,還可以更完美,建議投手勝率的計算條件可以設定在「先發次數」至少20場以上,這樣可能會比較好。因為有時候,有些投手勝敗場數和沒有超過20,那是因為後援投手搞砸了,不是先發投手願意沒有成績的。就像是打擊率的計算限制是打席數,因為如果設定打數,有時候投手故意保送打者,打者的打數就被迫減少,這種道理是類似的,限定先發次數可以避免這種失誤,也較為合理。

有人可能會想到,美日職棒場數比我們多,限制20場會不會太多了。正常來說一個先發投手的出場次數和球季的長短比較有關係,和球隊一整年要比賽多少球賽並無明顯地相關,因為球隊比賽數再如何變化,投手都不是每場都能出場,所以雖然我們職棒
的季賽場數比美國大聯盟少,但是歷年來大部份每隊的主力先發投手,一季都能夠有20場以上的先發機會。不像全壘打數,台灣前幾名大多是25支左右,美國則是40支左右,因為打擊者可以每場都出賽,比賽場數一多,全壘打自然多。

因此,採用先發20場的標準並不會過高,但是如果台灣整年度全聯盟能夠達到此條件的投手不多,那是因為我們隊伍數少、投手當然比較少的緣故。

設定這個20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因為有這個門檻就會排除一些先發次數不夠的人,因為讓這些人當上投手勝率王實在是不太好。其實有些投手出場數很多、投球局數也很多,但是先發次數少、勝敗場數很少,那是因為他們主要的任務是救援,並不是打頭陣的先發投手。評斷他們的優劣,可以使用救援點、中繼點(Relief Point)等等。他們的職責是固守球隊的勝利,不是創造球隊的勝利,所以救火的能耐是他們的本事,締造球隊的勝績是先發投手的職務,這也正是討論投手勝率是針對先發投手的主要原因。

八年史冊,各有疏漏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歷年來投手勝率排行榜有哪些問題。

根據目前年鑑上所公佈的資料,1990年到97年的年度投手勝率王,分別是1990年黃平洋(味全龍,先發24次,20勝8敗,勝率0.714)、1991年陽介仁(味全龍,先發12次,8勝0敗,勝率1)、1992年陳義信(兄弟象,先發23次,16勝5敗,勝率0.762)、1993年王漢(統一獅,先發28次,22勝5敗,勝率0.815)、1994年陳義信(兄弟象,先發28次,22勝4敗,勝率0.846)、1995年羅一歐(兄弟象,先發13次,10勝3敗,勝率0.769)、1996年郭進興(統一獅,先發23次,20勝4敗,勝率0.833)、1997年陳憲章(兄弟象,先發17次,9勝2敗,勝率0.818)。

這八年的得主中有三年似乎不太對,1991年的投手勝率王應該是史東(味全龍),先發23次,15勝10敗,勝率0.600,陽介仁先發次數太少,可信度不足。1995年的勝率王應該是郭進興(統一獅),26場先發,20勝7敗,0.741的勝率,羅一歐的才先發13場
。1997年的勝率冠軍應該是勇壯(興農牛),先發25次,14勝7敗,勝率0.667,陳憲章的先發場次還少3場。而歷年來的年度最高勝率也不應該是陽介仁的勝率百分百完美紀錄,而是陳義信在1994年所創下的0.846。

在台灣大聯盟方面,1997年球季,年鑑上公佈的投手勝率王是偉伯(台北聲寶太陽),先發4場,7勝3敗,勝率0.700,這個球員是後援投手,勝率王給他意義不大,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勝率王應該是陳義信(嘉南年代勇士),先發31場,19勝11敗,勝率0.633。

目前兩個聯盟去年的年鑑都還在編撰,如果依照往例,當兩本年鑑出來時,投手勝率王分別是郭源治(和信鯨,先發20場,14勝3敗,勝率0.824)和奧古斯都(高屏生活雷公,先發25場,19勝5敗,勝率0.792),慶幸地,去年的紀錄比較不會看出不去考慮先發次數不足時的問題。

不過,如果這兩本年鑑如同前幾年的幾本一般,有投手勝率排行榜,應該把先發次數不足20的人剔除,這會比較好。希望這個建議,兩聯盟的記錄組工作人員能接受,謝謝啦!

最後,或許,投手勝率的重要性並不高,但是任何一個統計數字都應該有它想要表達的意義,如果隨隨便便就可以登上投手勝率王座,那還不如不要去計算投手勝率,經過正確的程序所算出的,才是可信的,希望大家都能正確地使用投手勝率這個名詞。

 


向大當家吐嘈

首頁

留言版

給二當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