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打棒球時的自修參考書

狄克楊 -- 1999.5.4發表於「球魂」

狄克楊棒球雜談

台灣的棒球技術叢書大多是日文翻譯書,少見本土人才的智慧結晶,這是比較可惜的。

既然開啟了談書的話題,那就繼續談談書吧!

其實台灣的棒球書除了一些故事、記錄、自傳之類的書之外,還有很多的技術叢書,這些書想要傳達的意義很明確,就是教大家如何打棒球。談談這些棒球書的特點,其實也可以明瞭台灣棒球的真實面相。

這些書大致尚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日文翻譯書,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常見的有台灣廣廈、大坤、王家等出版社翻譯的書。這類書有幾項特色,第一,資料完整,幾乎每一本都可以被當做棒球隊的教材來看,都很詳細地交代一支球隊從訓練到作戰的方法。第二,大概是日本棒球文化深厚,向他們取經應該不會太差,書中也都很清楚地傳達日式棒球的觀念。第三,圖片、照片很多,其實棒球很多動作,與其寫出來,不如用圖像表示,在這個方面這些書都有很明確的圖片或是照片,甚至是分解動作。

當然看這些書也有些地方要小心,第一,翻譯不佳,翻譯這些書的作者,可能不是很懂棒球,某些地方錯的很奇怪。第二,著作權不明,我懷疑這些書中有部份應該是沒有獲得日本方面的授權。第三,某些書資料太舊,書中傳達的棒球觀念仍是王貞治時代的傳統野球,和現在多樣化的棒球有些不合。

如果有興趣想看這些書的,推薦「棒球強棒出擊」(柴田勳監修,199811日,台灣廣廈)、「棒球打擊成功」(管谷齊著,199841日,台灣廣廈)、「棒球•守備篇」(富田勝監修,洪晏雪編譯,1994111日,益群)、「棒球•攻擊篇」(豐田泰光著,白正寬編譯,199531日,益群)、「棒球投手篇」(宮田征典監修,彤雲譯,199781日,益群)、「棒球基本練習法」(江明宏譯,1997930日,大坤)、「棒球技巧入門」(呂文賢編,199511日,文國)、「棒球學習技巧」(江明宏譯,1993730日,大坤)、「圖解棒球新知」(林木崎,1994111日,王家),共九本。

因為這些書印刷比較精美,文字也比較不會過於艱澀,容易讀,同時有些書還附贈日本職棒明星的照片,看看也不錯,而益群書局這三本是口袋書,更是方便隨身攜帶。有趣的是,「棒球學習技巧」和「圖解棒球新知」根本就是翻譯同一本書,不過中文用的不太一樣,可以比較看看。

第二類是台灣本土棒球人士所寫出的書,如曾文誠、葉日好、葉國輝等,這類書的特點是本土化,用本土的棒球字彙傳遞屬於自己的棒球技藝,淺顯易懂。不過較為可惜的是圖片太少,多半只用文字說明。

推薦的書有「圖解投球技巧」(杜福明著,曾文誠整理,199621日,野球人)和「曾紀恩棒球教室」(曾紀恩口述,金海倫文,199321日,兄弟)這兩本。

第三類比較少見,那就是美式的棒球技術叢書,目前也只有一本,「諾蘭•萊恩 投手聖經(Nolan Ryan's Pitcher's Bible)」(Nolan RyanTom House著,王希一譯,1994115日,麥田)。畢竟美國棒球是世界棒球的牛耳,學學他們的棒球知識也是不錯的,麥田這本書的翻譯可就比一些日文書的翻譯好很多,書中也傳達了現代科技如何幫助棒球員在技術方面突破,非常值得一讀。

其實從這些書中不難發現,台灣這個號稱棒球王國的國家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棒球文化,特別是在兩點方面。

首先,棒球人不看書。我總覺得台灣的棒球教育是口述的、是類似私家技藝、代代傳承的、是不公開,希望這是我的誤解,不然,為何很多小朋友要學棒球找不到適合自己看的書,無法滿足自己的疑問。如果加入某些球隊,那些球隊的教練似乎也沒有教材,好像都只是用口語教育,這樣可能會形成不求甚解的服從,失去了討論和辯證的空間,難以進步。特別是現代棒球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求勝,很多新的理論逐漸出現,傳統式的棒球教學預計將會受到嚴厲的考驗。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台灣棒球前輩願意將自己的經驗用書傳遞下去,讓大家一起研究討論,走出台灣棒球的新方向。

其次,美式棒球書的不足。不可否認的,大聯盟越來越可怕,無法不承認的,以往我們總認為日本和美國是兩套棒球系統,台灣會走向日式,可是似乎漸漸地所有的棒球將會融合在一起,只要美國職棒不斷地開放好手進入。美國棒球訓練強調科學理論,注重飲食、重量訓練、心理建設、高科技裝備輔助等等,這都是目前台灣不足的,而且認為每個動作都有其背後的原因和理論,這也是台灣棒球值得學習的。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美式資料引進國內,讓我們不至於和世界頂尖的東西脫節。

其實,目前網路上也有很多高手在談棒球技術,有興趣的球迷可以上網看看他們的作品,甚至是請教他們。最後,希望以上介紹的這些書能滿足部份想自修、或是想研究棒球技藝球迷的一些問題,也盼望對棒球技術有優秀看法的人士能夠多將自己的智慧貢獻出來,一起為台灣棒球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