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最好的!

狄克楊 -- 1999.8.10發表於「球魂」
狄克楊棒球雜談

台灣球團必須在美日球隊運用大量金錢買走台灣的好手後,適度改變經營方向,在對於業餘球員的選秀,目標放在第二級的選手上。

前一陣子,台灣棒球界爆發了郭泓志事件,讓興農牛隊、洛杉磯道奇隊、郭泓志本人等等被輿論攻擊。今天在這裡,不是要舊事重提,去評斷郭泓志的對或錯,而是國外球探大舉吸收國內好手之後,將對國內球團造成重大的影響,會使得台灣職棒隊吸收不到台灣最優秀的業餘球員,只能要第二級。

時代趨勢,阻止不了

1995年野茂英雄挑戰美國大聯盟成功之後,東方球員發現美國職棒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也使得大聯盟球隊認定台日韓三國的優秀選手絕對有資格站上大聯盟。於是這四年來,伊良部秀輝、吉井理人、長谷川茲利、陳金鋒、朴贊浩等等,這些來在東亞三國的好手一步接著一步追隨野茂,向棒球最高殿堂挑戰。

以球員個人的觀點,任何一個台灣球員當然有權力到哪裡打球,誰都沒有辦法阻止他。以球迷的看法,大部份的本國球迷應該是祝福他們的,也希望有一天能在那裡揚眉吐氣,只是對於本土球隊來說,就不是那麼單純了。

因為這些年輕好手不斷地離開台灣,使得台灣職棒的經營者必須認清一件事,在這國外球探大舉入侵的時代,以目前現有的資源絕對不可能搶得過美國,甚至日本的職業球團,所以要吸收年輕好手,重點應該擺在次級選手的身上。

某些球員,會被看上

也就是說,台灣球隊整個球團吸收年輕球員政策要做重大的調整,資源的分配應用要修正,關注的重心應該擺在國外球團不會要的選手上,而實際上的作法上包括以下幾項。

首先,對業餘球員程度的評估要確實,要知道哪些球員可能會被國外球隊看上,反過來說,要明瞭國外球隊會看上哪種選手。例如,美國球隊對於快速球投手和具長打能力野手有特別的偏愛,因此中華隊這些球速150的好漢,以及三四五棒的打者,都極有可能遠赴他鄉。所以,台灣球隊沒有必要去關心這些人,把焦點擺在變化球投手、技巧性打者和防守型好手會比較值得。

第二,球員本身的意願要知道。現在前往國外職棒隊發展的選手,除了條件特別好的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人,就是想完成自己夢想的。這類選手一般評估,甚至連在自己的國家都不見得會很高,但是球員個人到美國或日本的意願特別強,因此會竭盡所能的離開母國,最近就有一些日韓球員是自我推薦到美國小聯盟去打拼的,他們期待未來有一天能登上大舞臺。所以,如果某些球員的動向執意不留在台灣,球團就不要勉強。

錢很珍貴,花在刀口

第三,資金的運用要有效率。由於目前沒有選秀制度,給予業餘球員營養金是大家默許的事實,那要給哪些人營養金,就變成球團補新人的技巧。沒錯,假使給予一位優秀好手好幾年的營養金,他如果最後決定不加盟,台灣的球團仍舊會拿回這些錢,可是人卻跑走,等於是這筆錢浪費了。早知道如此,還不如當初給予差一級的球員營養金,幾年後這些球員都會加盟,這個營養金才花的有價值。

第四,努力找尋有潛力的球員。國外球探再怎麼厲害,也不能多深入台灣的棒球界每一個角落,他們關注的重心可能大多在國家隊身上,因此台灣球隊要更加努力地尋找那些被埋沒、被忽視的天生好手,這些選手有可能只是一時失意,或是大器晚成,未必實力比中華隊的球員差。

第五,選秀指名要珍惜。未來如果有選秀制度,那些選手要指名,必須謹慎評估,如果指名那些已經確定要出國的人,根本不可能請他們加盟,等於是浪費了這些名額。還不如穩健一點,有把握的選手再指名,這樣每年度的補強才會有效果。

球員賣出,有利有弊

最近,那魯灣公司創造了一個新的模式,讓台灣球團在面臨國外球團搶人時,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把球員交易出去。

把自己的球員賣給國外的球團,短期的好處是得到金錢,長遠的利益是可以藉此吸引一些優秀的業餘好手入團。因為在和這些業餘球星簽約時可以保證只要有國外球隊想要,馬上願意讓這名球員到國外去,這會使得某些業餘好手留在台灣的意願提高。

畢竟這些好手如果沒有把握就貿然到國外去,有可能死在小聯盟或二軍裡,變成砲灰,還不如以這種簽約方式留在台灣打職棒,進可攻、退可守,只要國外要你,要讓你上一軍或大聯盟,再走人。中華聯盟球隊的選手契約並不允許這樣,這會使得在競爭業餘球員時,吸引力不如台灣大聯盟。

但是這樣的作法也有缺點,那就是對台灣的球迷難以交代。以國外的例子來說,當任何一支球隊把有人氣的選手送走時,都會遭到球迷強烈的反彈,認為球隊辜負球迷對球隊的支持。

而在台灣、這個球迷還沒辦法認同球員交換是職棒正確經營的世界裡、這個棒球仍舊帶著狹隘民族主義思維的世界裡,球隊把一個獲得觀眾支持的球星「賣」到「國外」,即使是這個球員形象良好,球隊仍舊避免不了被球迷怨恨。而且那種反感一定會比國外的球隊做這樣的事更嚴重,因為台灣的球迷還不夠成熟、還習慣把棒球看做提昇民族尊嚴的工具,這種負面的影響,絕對是球團經營者要考量的。

未來台灣,應當如此

接著,未來還可能碰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國外發展選手回國後的分配。目前台灣職棒界曾在美日打過職棒,後來回國的計有郭源治、陳大順、呂明賜、陳義信、郭建成、郭泰源、郭李建夫等人,他們加盟台灣職棒幾乎都沒有經過選秀,隨意加盟任何一隊。

或許是人數不多,所以現在感覺不出問題的嚴重性,幾年後有可能每一年都有超級好手回台效力,這些人到哪一隊都會對球隊的戰力有重大的影響,因此,最好是經由選秀制度,不然會造成極大的混亂和不公平。

講了那麼多,有些人可能會很擔心,難道台灣棒球未來會變成另外一個中南美,就是國內所有好手都在美國大聯盟,本國職棒因此而沒落。我想,應該不會那麼悲哀,至少目前日本職棒受到美國大聯盟的滲透,也沒有馬上崩壞,國家經濟力應該是決定本土職棒能否生存的關鍵。

中南美洲的國家留不住本國的好手,是因為拿不出錢,台灣、日本、南韓也不可能像美國一樣有錢,可是和美國的差距不會如中南美這樣大。因此,二十一世紀時,台灣頂尖的「少數」好手應該會在國外,但是中等的「多數」球員都還會在這裡。

最後,我想要說,職棒本就是在玩錢,拿出不比別人更多的錢,就是搶不到最好的選手,這是一定要接受的事實。但是,弱小球團有弱小球團的玩法,窮人有窮人的經營方式,所以台灣職棒球團不要好高騖遠,妄想簽下最棒的選手,要更有效率的花下每一分錢,去選擇合適的球員,做最佳的投資,才會生存下去,甚至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