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都變了樣!

狄克楊 -- 1999.8.17發表於「球魂」
狄克楊棒球雜談

惡質化的台灣棒球界,使得身在其中的工作人員不再和以前一樣,仇恨、逃避、猜忌、鬼混等各種樣子紛紛出現,令人難過。

在這個最亂的棒球時代,除了球迷可憐,看不到「清新健康」、「熱血奮鬥」的職業棒球之外,有一群人在這當中也不好過,那就是身在其中媒體和球隊工作人員。

接近真實,真實噁心

他們幾乎是最接近事實真相的人,他們的痛苦可能是外人無法瞭解的。因為他們必須在這個圈內繼續活下去,無法像球迷一般可以選擇不看,不用考慮太多,因為這些是他們的工作,決定不管棒球就是決定轉行。

當初會選擇當記者或是球團工作人員,一定是對棒球有高度的熱愛。而進來之後,能夠將工作和興趣結合,這是比一般人更幸福的事,社會上很多人工作只是混口飯吃,在工作時也不見得抱著多大的熱情,都是在混。因為有興趣,而在棒球圈工作的人,至少上班時不會比一般人痛苦。

可是那畢竟是以前,以前那個王子與公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現在早就不復記憶,現在的棒球圈是撒旦與死神共舞的時代。這些人當初抱著愛棒球的心投身這行,誰想到這行的真實現狀比垃圾山更髒,比臭水溝更臭。

感覺背叛,由愛生恨

所以,常有記者由愛生恨,因為愛的深,所以被傷害之後,恨也深。這些人多半是相當資深的前輩,他們當初在職棒剛開創時,不論是在媒體上或球團後勤工作上,無怨無悔地付出。他們將自己在小時候,那個三級棒球風靡全台時所產生的熱情,一股腦地拿出來燃燒,勇往直前,只為了重溫那個年少的美夢。

早年職棒的狂熱除了球員的努力之外,都要歸功他們的奉獻。可是,當謊言被揭穿,當「愛」的甜蜜已不在,台灣棒球的現實面殘酷地暴露出來之後,他們被傷的最深,被刺的最痛。受挫後,被騙後,自尊被踐踏後,強烈的反彈出現,他們選擇反擊,於是愛意轉成強烈的恨意。

他們開始在報章上寫出充滿懷疑、憤怒、陰謀的文章,不再相信棒球有美好的一面。一個中立的事件也可能因為他們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得報導非常地負面,失去了媒體應該有的客觀角度,新聞中只剩下高超的筆劍在對棒球圈大聲撻伐。

他們太過分了嗎?其實還好,如果換做你我,想一想那美麗的海誓山盟瞬間化成烏有,只要是人,情緒的反彈都難免,只不過,這樣做對這個世界幫助並不大。

逃避現實,活在過去

除了由愛轉恨,還有一些其他情緒出現在他們身上,有些人開始懷念老時光,不再理會現在的台灣棒球。他們經常寫一些職棒早期正面的故事,或甚至更早更早的棒球歷史,文字中總認為現在的棒球比以前實在是差太多了,以前的那個時代真是太甜蜜了。

其實,台灣棒球賭博的問題是近幾年才有的嗎?從棒球在台灣出現那一刻,台灣的棒球就在賭。賭本來就是台灣人的性格之一,台灣最盛行的棒球運動當然會有人在賭,只是近年來,社會治安惡化,政府和黑道、財團掛勾,賭對棒球破壞沒人在管制,終於把棒球給毀了。

所以,早年的棒球或許可以說是比較單純,但是要說是完美無瑕,這是難以讓人相信的,能確認的是,那時候沒有現在賭的那麼誇張,黑社會沒有現在那麼囂張。因此活在昔日當中,可能只是暫時逃避現實而已,不過以前的棒球的確比較簡單,很難不讓人去懷念。

失去信任,不再相信

第三種反應是疑神疑鬼,由於太多騙人的把戲、可惡的權術曾出現棒球圈中,使得每當有新的事件出現時,都會讓大家想到不好的一面。舉例來說,只要球員失誤,工作人員就開始懷疑他是不是放水,只要外籍球員和某些本國人在一起,球團就猜想這些本國人是不是那群可惡的黑道。

媒體記者也一樣,一有風吹草動,馬上風聲鶴唳,耳語四起,各種推測、揣測、不願曝光人士透露等等,這類的報導就會出現在報紙版面上,讓人覺得好像事情很嚴重。

而且,這樣神經緊張的作風也影響了他們對於年輕好手的報導。很多的年輕選手需要被球迷認識,被塑造成新一代的巨星,可是因為有些記者可能曾被那些賭博、跳槽的球員騙過,使得他們不願意去寫新一代球星的故事,害怕又是另外一個騙局,這是很遺憾的。

當然,誰都不想上第二次當,誰都害怕圈內再出現醜聞,所以難免過於保護自己,過於敏感,只是這樣緊繃神經活著,大概不是很舒服。

反正無力,不如鬼混

第四種情緒就比較不好,那就是「混」,這是一般人也常有的心理現象。因為棒球圈的問題太複雜了,憑己之能實在是無力改善,可是為了保有職位,不能失業,但是又得強迫自己去面對醜陋的棒球界,這又讓他們很痛苦,於是決定「混」,決定「擺爛」。

他們原本對棒球的熱情已被消磨殆盡,或者說是對未來悲觀,不認為景氣有可能好轉,所以在工作崗位上抱著和一般人工作一樣的想法,只是為了賺錢。沒有離開,可能只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是其他職業沒有現在那麼輕鬆,畢竟在職棒圈內的工作已經駕輕就熟,何必轉行。

他們心中常這樣想,所以工作上也沒什麼動力,變成一種公務員的心態。他們的腦袋中常告訴自己,再怎麼努力觀眾還是不來,幹嘛那麼辛苦,反正就這樣子了。

其實在心理學上的研究,鬼混也是對自己的折磨,只不過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行為,將壓力的出現不斷地延後,總有一天會爆發。或許吧!有時候混是一種很棒的事,但是混太久實際上是在慢性自殺,真替他們可憐。

唉!當個球迷可以放棄棒球,可是身在其中的工作人員就不可能那麼輕鬆,不能離開、不想離開、不甘願離開,或許有太多的苦衷,太多的情緒,不管是用仇恨發洩出、活在過去、神經質、還是悲哀地賴活著,都不是很好過吧!

台灣的棒球為何如此呢?為何讓人痛苦?真希望這些人能夠重拾他們對棒球的熱愛,結束這無聊的心理自我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