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只有輸和贏!
台灣博覽會大學4

狄克楊 -- 2000.2.22發表於「球魂」
狄克楊棒球雜談

台灣球迷觀賞棒球的水平還停在只看勝負的層次,這是需要花長時間才看到效果的小球團「博覽會模式」,在台灣推動的大問題。

上次說到台灣職棒弱小球隊的問題……

台灣小球團有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小球團?在這一點上是有的,因為在目前各球隊、各聯盟競爭沒有規範,以及自由球員制度雖然沒有完整的規定,但是實際上卻已經存在台灣球員可以去市場上待價而估,導致形成各隊確實在比誰錢多的情況,因此小球隊早就已經很明瞭自己在「錢鬥」的本領上可能略遜一籌。

然而,可惜的是,問題就在於台灣小球隊知道自己沒有錢,但是卻沒有調整經營方式,整個球隊的目標依舊是傳統的年年要奪取冠軍,然而拿不出錢,無法獲取好手,真的很難年年稱霸。而利用提供上場機會培養球員,再將球員交換或交易出去,以獲得生存,然後只要碰到某年剛好有一群好手在隊上,而且他們都還不能離開,薪資也並不高,那一年再全力拼冠軍,以給球迷交代的這種「博覽會模式」,台灣小球團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想過可以這樣做。

因此,台灣小球團並沒有在選秀、自由球員等外在條件上去爭取形成比較有利自己的遊戲規則,例如建立補償的制度,只要有自己的自由球員到其他隊去,就可以要求獲得此隊金錢或是選秀名額的賠償等等。在內部,球探也不是很受重視,較少把目標擺在挖掘受到台灣棒球派系所壓制的潛力球星,而在教練的定位,依舊是作戰導向,並非是訓練導向。

宣佈重建,大夥努力

台灣小職棒隊沒有這麼做,除了不曾想到可以這麼搞的這個理由之外,如同上個星期所說的,對球迷如何交代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國外球隊的作法是告訴球迷球隊正處於「重建年」,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幾年後年輕球員依照計畫成熟,應當有機會奪取冠軍,讓球迷接受,用夢想穩住支持。

而這十年來台灣的職棒隊,除了新成立的球團之外,幾乎每支球隊每年的經營目標都是奪取冠軍,少有球隊表示本季以讓球員成長為主,幾年後再奪冠,即使是小球團。這可能是大部份的球隊目標都只有這一年,沒有想到未來十年,公司很急於看到職棒經營的成果,要馬上有效果,不能等待。

如果是有錢可以砸下去,那可以很快出現好成績,例如全力用錢買進自由球員,球隊戰力迅速提昇,當然封王有望,可是小球隊哪來的錢,那有可能走這條捷徑。因此小球隊宣佈進入重建階段,但並非放棄冠軍,只是延後,讓球迷有所期待,用與球迷搏感情的作法,避免失去票房,這是個可以去嘗試的。

台灣文化,低俗淺薄

然而,就如同台灣球團只有短程目標一樣,其實台灣球迷眼光也並不長遠,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支持的球隊永遠冠軍。如果球隊今年宣佈無望,目標放在未來,這對很多球迷來說就失去看球的動機,然後導致票房下跌,這是往年很多台灣球團即使早就放棄當季,卻死也不願承認的背後真正原因。

台灣球迷的看球文化淺薄,只看熱鬧不看門道,認為棒球就只有輸贏,其他都是其次,這忠實呈現了我們這個瘋狂島國的文化是多麼不健康,棒球只是其中一個面相。有內涵、有深度、精神文化的東西,在這個「俘兒魔殺」是不如一些爽、拼、腥色這類受人歡迎,因此台灣的棒球觀賞水平當然不高。

所以,台灣小球團如果要球迷同步努力,和每個年輕的球員一起成長,請他們欣賞棒球員的奮鬥史,互相交心,共同流汗和流淚,真的比國外球隊困難。球團必須在宣傳、推廣和造勢上,不去強化戰績、結果面,而是請球迷把焦點集中在內容、過程上,這需要球團花心思下去,去告知球迷一個更棒、更高尚的球賽觀賞角度,然而這需要時間。

景氣低迷,明天不保

國外小球團可以本季培養未來明星,那是因為他們還有明年、後年、大後年、好幾十年來等待球員開花結果,台灣的職棒隊似乎都只有今年。這個只看眼前、不看未來的經營文化也是這座島嶼的通病之一,因此除非球隊老闆有此長遠經營的認知,否則管理球隊的經理階級,絕對不敢擬定個三、五年的計畫,而其中包含教育球迷看棒球內容,以及花長時間和球迷建立感情,放長線釣大魚,等待幾年後球團再大豐收。

再加上,放水和兩聯盟事件把整個職棒搞的人仰馬翻,景氣低迷到極點,因此誰知道職棒還有沒有明年,說不定明天就可能收攤,別忘了職籃可是突然就不玩了。所以,需要長時間才看得出成果的「博覽會模式」,在喜歡吃速食、沒有耐心的台灣職棒市場,面臨到很大的考驗。

但是,「博覽會模式」終究比較有意義,因為小球團如果還是用大球團的經營方式管理球隊,永遠無法出頭天,因為比錢就會輸得很難看。所以與其放著不管,不如面對現實,擴大自己的優勢?擁有出場機會,有計畫的利用這點去吸收球員、去販賣球星、交易選手,以維持球團的運作,並等待好時機一鼓作氣奪冠。

球員仲介,吸引球員

中華聯盟目前並沒有球團採用「博覽會模式」運作,但是那魯灣公司卻隱約採用這種方式,只是他們買賣和交易球員的對象不在國內,而在國外。他們仲介台灣球員到美日職棒。那魯灣利用將球員送到國外去的誘因,來吸收年輕的好手加盟,這就如同國外的小球隊提供上場機會,讓球員成長,球員可以藉此成名跳槽到大球團一樣。

而這一點,已經讓那魯灣在爭取台灣年輕好手上具有優勢,因為中華聯盟其他球團都很少做這種經紀球員的業務,使得有心到國外發展的選手,可能會先選擇到那魯灣棲身。而這些想到國外的業餘球員幾乎都是台灣新一代的巨星,他們根本不太想在國內,所以不鼓勵球員出國的中華聯盟,在爭取這些新星上可能已經漸漸落居下風。

而那魯灣經紀球員到國外的舉動還有哪些值得一談的,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