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二三事

 

從權利金看職棒

lootech -- 1999.3.20發表於「球魂」

KBO發展到第10年時,不但球團能各擁山頭作快樂的山大王,還有完整的選秀制度及不虞匱乏的新血相伴。但九年的時光過去,迄今邁入堂堂第10年的中華職棒呈現在球迷面前的卻是,本土選手青黃不接、洋將幾乎主導了球隊的勝負,令人噁心想吐的廁所、球賽尚未開打便讓人屁股酸疼的觀眾席。在如此惡劣的硬體環境下,除了對棒球死心踏地的球迷還能「堅守岡位」外,真不知各球團要如何去開發、吸引其他的新球迷。

球迷們也許會有疑問:「為何球團不肯改善硬體環境,提供球迷更好的環境?」說穿了,在現行的權利金分配制度下,開發新球迷的營收效益,遠不及請洋人打天下划算,以下就讓我們來談談這另外一項台灣職業運動的奇蹟。

錦標賽制的文化

綜觀全世界職業運動的轉播權利金,只有台灣是以戰績優劣做為分配多寡的依據,您不覺得這種制度猶如業餘球界的獎金制度嗎?

在這惡性循環下,球迷所看到的就是洋將滿場跑,本土球員淪為跑龍套的小角色,因為對球團來說,找洋將抬戰績比培養堪用的新人要快的多。對商人們來說,簡單套句話:「洋將『俗閣大碗』!」

也許有人可能會認為:「沒辦法,本土不足嘛!」事實上,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不願投資創造一個完善的農場制度,那來的好球員?這麼一個連小學生都知道簡單道理,對叱吒商場的成功企業家會這麼困難嗎?

權利金的分配應該交由球團本身自行去規劃,球賽的轉播更無須僅此一家別無分號,多種的配套轉播更是世界各國行之有年且極為成功的方式。人氣旺盛的球隊縱使戰績不佳,亦可挾其所擁有的球迷資源,爭取高額權利金;媒體為了吸引更多的廣告商、收視群,當然也不會吝於付出較高昂的轉播費用。在這樣的循環之下,球團所重視的就不光只是成績好壞,因為,打個冠軍也不見得就賺的多。為此,球團將開始思考,如何讓球迷支持球隊,願意欣賞比賽。

改善硬體

『球場』,沒錯!開發更好的看球環境,讓球迷覺得到球場是種享受這是最基本讓球迷可以感到受尊重的服務之一。讓棒球成為一項休閒活動,而不單單只是限於競技的層面。可是,球場不屬於球團時,球隊無論在行銷或使用上都沒有決定權。因此,如果希望擁有球場的完全自主權,唯二的兩條路是:

1.自行興建主場地

2.與地方政府合作採BOT的方式經營

這兩種方式都可取得球場使用的主權。個人覺得後者是較適合國內目前的環境。取得球場取得主權後,企業在改建或提高球場素質的行動效率肯定在政府之上,當地球迷對球團認同度也會相對的提高。對他們來說,這支球隊不再只是來這表演結束隨即走人的過客,理所當然也就更容易吸引當地的民眾進入球場。

本土才是根

傭兵氾濫災是台灣職棒目前相當嚴重的問題。看看現今來台洋將的薪資,低者五、六千,多則近萬美金,對球團來說,這都不是個便宜的價碼。多年來球迷與球團都知道的洋將的水準難以掌控,一季下來洋球員來去如走馬燈,甚至連看都沒看過就上飛機回老家的亦大有人在。

球團本身也應該清楚,球迷再怎麼喜愛洋將,其程度絕對不及對本土選手的感情,真正能吸引球迷的是本土的球星。當權利金的分配不再以戰績為根據後,球團想要長期吸引讓球迷花錢來看球,便需要不斷推出本土球星,而想厚植本土球員的實力,球團勢必要重視球員培養的管道與制度。

在目前球團心態還沒導正前,上述這些不過是白談。這樣說也許沒錯,畢竟這些都只是我腦海中對台灣棒球運動的夢想而已,正因為愛它,所以希望它更好。所以,希望國內職棒界能一步步去改變缺失,看看國外,想想自己,即使輸在起跑點,我們還是有機會迎頭趕上的。

 


向大當家吐嘈

首頁

留言版

給二當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