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 BALL

lootech -- 1999.4.17發表於「球魂」

棒球二三事

於兩年前成立,即將邁入第三年的台灣大聯盟,其成立之初對中華職棒球星的挖角動作造成今日兩聯盟間有著萬丈鴻溝之外,兩方球迷的護主之情更隨著雙方熱戰亦而隨之起伏,究竟今日的職業球團在台灣帶給球迷了什麼?

棒球不再單純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十七日,一個屬於台灣人民的職業棒球聯盟誕生了,隨著汪俊良第一的全壘打,涂鴻欽的完封勝,棒球成了每日茶餘飯後閒話家常的一部分,棒球迷不再須要引頸期盼少之又少的國際賽,棒球更一躍成了體育板的主角,這些往景對單純的球迷來說,是件多美好的回憶。

但隨著放水疑雲的擴大與確定,球迷離開了球場。以往單純的棒球背後存在著一隻隻可怕的黑手,再見安打的出現,深埋著多少的內幕?一次次的三振,多少球員又再一次的違背了自己的良心,這些陰霾至今仍在許多球迷心中揮之不去。甚而仍有球團不願去面對事態的嚴重性,抱著息事寧人、家醜不可外揚的迂腐心態,而不肯大刀闊斧的重整環境,面對球迷時說的是一套,私底下卻做的是另一套。不知經營者可曾想過,對許多球迷來說,今日的球賽不再真實,不過是齣傍晚上演的現場舞台劇罷了。

體育歸於政治

聯盟間的惡鬥的開始,體育不再歸體育。兩聯盟競爭的,不是球賽內容、品質或本土選手實力的提升,戰火反而延燒到民意機關、邀請的貴賓,甚至比較毫無意義的觀眾人數。

球迷要看的是這些嗎?獨佔不比競爭好,理論上確實是如此,美日兩國在第二聯盟出現時,新舊聯盟仍是以球迷為本位去經營造勢,但台灣呢?極盡一切所能將政治鬥爭的手段搬上體育舞檯,競爭的立足點不是進步反而只是要將對手置於死地,政治鬥爭的醜態因而在此發揚光大。

悲哀呀....

三級環境的惡化

台灣的棒球資源無論在今日或未來,都沒有容下十個職棒球團的本錢。在球員青黃不接嚴重不足的現況下,球團的觸角,從國家隊到軍中,再由變相鼓勵大專球員休學,進而染指十六七歲的高中生。

台灣許多的三級教練先不論專業素質的好壞,大家均本著對棒球的熱愛,投入一個只能求自身溫飽甚至無法養家活口的工作。日前報載善化王子燦教練以工友身分存於學校,別訝異,際遇較好者是體育老師,差者甚至較王教練處境更艱困的大有人在。對大部分的三級教練來說,最大的成就感莫過看著球員的成長及對棒球的執著。但在職棒過度介入下,不少球員的價值觀出現嚴重偏差。成名之餘,志得意滿傑傲不馴,早就忘了謙虛兩字怎麼寫。

教練在補助金和球隊的戰績壓力,難對大牌選手有所規範,因而對球界灰心不已。或許球迷們在看完金龍旗後不少人對我國的棒運燃起希望,慶幸台灣擁有不輸日職第一指名的曹錦輝、備受道奇期待的陳金峰,但在球技的背後是不是該去關心更多的細節呢?

食物鏈般的循環

台灣的棒球環境會有今日令人失望的景像,並非短時間的錯誤而造成,更非不少球迷所認為的,僅僅是因為台灣大聯盟的成立而惡化。由少棒到職棒,從主管單位到每一位球迷,都有不可拋的責任。想要棒球能完整健康地在台灣生長,決不光是兩連盟的和解,或是辦個選秀制度就能達到的。許多許多多在球賽中、或媒體上看不到的小細節更是台灣棒球急待整治的要務。好比食物鏈,若生物圈中少了某種重要的摧化劑,會是什麼樣的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