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鈴木俊雄事件
看日本職業與業餘棒壇之交流
marines -- 1999.1.2發表於「球魂」
馬淋濕隨想
1999年1月1日,曾隸屬羅德隊,並有台灣味全隊經歷的鈴木俊雄,將成為1961年以來第1位成為業餘球員的職棒退休選手。日本的職業與業餘棒壇的交流因此向前邁進一大步,在兩者的合作關係日趨密切後,日本的棒球水準可望大幅提昇。
鈴木俊雄於1990年至94年間曾在羅德隊擔任捕手,94年來到台灣的味全隊,95年來到日本社會人球隊—Miki House擔任教練。然而在業餘與職業漸漸解凍後,鈴木燃起重作馮婦擔任球員的願望,將體重由110公斤減至現今的96公斤,並決定以教練兼5棒指定打擊為挑戰目標,預計在3月的京都府春季大會首度亮相。
其實,日本的職業與業餘球界原本關係密切,合作頻繁,然而1961年的「柳川福三」事件卻徹底粉碎了這樣的和諧狀況,也讓兩者展開長達30多年的冷戰。
自由與和諧時代
在「日本社會人棒球協會」(「日本棒球聯盟」的前身)成立之前,職棒退休球員可以隨意加入社會人球隊。經過統計,在當時的自由時代共有186名職棒退休球員投身社會人球隊。
在「日本社會人棒球協會」成立之後,便制訂「日本社會人棒球協會資格規定」,當中規定自1949年2月17日以後,職棒退休球員必須經過「資格審查室」審查通過才可以被社會人球隊登錄。而1951年至1960年之間,「日本社會人棒球協會」與職棒球界每年都簽訂該年度的「選手轉出加入相關協約」。
而「選手轉出加入相關協約」的主旨為:
1.在3月1日至10月31日之間,職業球界不得挖角社會人球員。
2.社會人球隊只能登錄,前一年12月31日之前自職棒球界退休,並在該年度3月31日之前通過「資格審查委員會」審查之球員。
每年的換約協商中,協約當中的細則都會有所便動,以1960年為例,不但規定「一隊最多只能登錄3名職棒退休球員」,同時也只能「在該年之日本產業對抗野球大會結束後,該球員才能出場比賽」。
而在這段和諧的世代內,共有850人被社會人球隊登錄,此外也另有89人通過審查,但還未登錄。
全面斷絕關係時代
1961年,職棒球界要求「1.社會人球隊每隊每年可登錄3人;2.登錄之球員由該年度之都市對抗賽即可登場」,然而被社會人球界拒絕。所以,4月4日職業球界所舉行的「實行委員會」中決議,「過去每年與社會人球界簽訂的協約,今年不簽約」,而使得牽涉兩方之事務,呈現無法可管的混亂狀態。
4月20日,中日隊利用此漏洞,與日本生命隊外野手柳川福三簽訂契約,並舉行入團發表會,從此鑄下大錯。
日本社會人球界隨即於4月24日召開緊急大會,5月13日的緊急理事會更做成「職棒退休選手,自1962年起一律禁止加入社會人球界」的決議。7月28日的理事會,決議「曾有職棒的監督、教練、選手等等經驗者全數在禁止的範圍」,並因此制訂社會人球界的「職棒退休者入團相關規定」,明定自1961年11月12日起,完全禁止職棒球界退休者投入社會人球界。
當然,這段時間之內,社會人球界與職業球界完全斷絕任何接觸。
重修舊好時代
全面斷絕接觸的8年後,1969年3月,在職棒球界的要求下,兩方再度展開協商,社會人球界提出選秀指名選手的權利交涉期限要求,獲得職棒界同意。
1973年1月24日,社會人球界決定,「在一定期限內,准許有職棒選手經驗者擔任教練」,並提出「在社會人球隊登錄未滿兩年的球員,職棒界不得與之簽訂契約,高中畢業加入社會人球隊者則需三年」的要求,並獲職棒界同意,成為日職選秀相關規定。
1978年,社會人球界再度放寬限制,准許「有職棒經驗者擔任球隊監督與教練」,而1994年則再次開放規定,「在業餘球界允許的情況下,社會人球員『可接受職棒現役球員的指導』」。
1997年12月8日,由日本棒球聯盟舉行的理事會中,經由無記名投票,終於決議,「今後,社會人球界,不再對曾有職棒經驗之監督、教練與選手設限」,亦即,除了1978年放寬的社會人球隊監督與教練職位外,職棒退休球員也將可以擔任社會人球隊球員,日職與業餘終於漸漸回復1961年以前的交流狀態。
花費了37年的努力,「柳川事件」的影響終將落幕。
「職業棒球退休選手登錄之相關規定」
而根據隨後制訂的「職業棒球退休選手登錄之相關規定」,自1999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為止,凡於前一年12月31日退休的日本國內外職棒組織選手,都可以在該年1月1日至4月30日前為社會球隊登錄。
登錄人數以單隊2人為上限,同時,職棒退休選手也必須受到洋將最高登錄3人的限制(亦即,職棒退休球員與洋將總和不得超過3人)。此外,在職棒界擔任投手者,同時在社會球隊擔任投手者也不能超過1人。
如果回到社會球界的職棒退休球員再次進入職棒圈,以後不得再於社會球壇擔任球員,但可以擔任監督與教練。
影響
在長期的冷戰下,日本棒球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限制。日本職棒界的經驗與觀念,無法直接傳承給業餘球界,不但限制了業餘球員的成長與業餘球界的實力,也使得職棒界必須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讓新入團的業餘選手重新認識與適應職棒球界。整個日本棒球界就因為「柳川福三事件」引發的冷戰,而成為不相干的兩個團體,其中的時間、人力、金錢、與精力的浪費不言可喻。
然而,在兩者全面交流之後,不但業餘球界的觀念、訓練方式等等將迅速提升,也意味著職業球界將更容易由業餘球壇發掘好手,兩者相輔相成的時代終於來臨,日本的整體棒球水準也將因此獲得驚人的成長。
後記
並不是閒閒沒事幹,所以寫寫日本業餘與職棒的冷戰。主要希望讀者有以下認知與省思:
1.根據我的印象,台灣的多數球迷、媒體,甚至棒協等等政府相關團體,都認為「職業球員不得參加國際比賽的時代,職業退休球員也不得再次成為業餘球員」,並將之視為理所當然,過去的我也持這樣的態度。然而,事實上是,我們將此事視為理所當然,純粹只是杞人憂天地劃地自限而已。亦即,台灣也絕對有權且應該制訂類似相關規定。
2.就只是為了明文規定「職棒退休球員擔任業餘球員」的這檔事,日本棒球聯盟依然毫不含糊地制訂了9條規定以及其他附註規定,而這就是「專業的棒球」。別說台灣業餘球界的許多事務欠缺制度化與法治化,甚至我們也必須同意,台灣職棒球界的制度化與法治化還遠不及掌管業餘棒球的日本棒球聯盟完善。連職棒界的制度都不如日本業餘界完善,那台灣的職業棒球輸給人家的業餘棒球,也算是應該的吧!
3.惡性競爭,永遠只會兩敗俱傷。日本業餘與職棒斷絕的空白37年,其傷害永遠無法彌補。然而台灣的兩聯盟以及棒協,何時才能醒悟到他們對台灣棒球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