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淋濕隨想

 

日本國球強盛的秘密

marines -- 1999.2.6發表於「球魂」

日本的棒球水準,公認是亞洲第一,台灣球界與球迷歷來對日本棒球強盛的原因,都只簡單解釋為「發展年代久遠」。

但是,時間並不能夠完全解釋日本棒球為何強盛。就以最近的10年為例,同樣的時間,制度愈形健全的南韓棒球水準蒸蒸日上,制度形同白紙一張的台灣棒球卻日漸慘澹,可見完善的制度才是日本棒球平均水準長期不墜的真正原因。而日本棒球強盛的真正根源,在於「扎實的基層」。

日本的青少棒與少棒運動

台灣球迷以台灣基層棒球的角度,會直覺認為日本三級棒球是以學校為基礎。但事實上,除了屬於青棒的高中棒球之外,日本的青少棒與少棒是社區性質的,也因此不容易受到媒體與社會大眾的廣泛注目。

與台灣球迷對青少棒與少棒歷史如數家珍完全不同,日本的青少棒與少棒歷史與資料都不多,尤其少棒部分資料更是非常非常地少。我只知道日本的少棒運動是社區聯盟在推動,但到底有幾個主要組織在運作,我目前根本沒有任何資料。

而青少棒部分,日本有4個主要的社區聯盟在運作,分別是「senior聯盟」、「小馬聯盟」、「boys聯盟」、與「U聯盟」,而且這4個聯盟是不合作不交流的,亦即日本沒有一個真正的全國青少棒冠軍比賽。甚至聯盟內的全國比賽也是最近才開始進行的,以「senior聯盟」為例,1995年才開始正式舉辦聯盟內的全國比賽。

因此,非常顯而易見地,日本各界對青少棒及以下的棒球運動,仍視為推廣、休閒與教育。因為棒球訓練而荒廢學業,或離鄉背井,對日本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雖然日本的國中以下學校體制內亦有棒球社,但由於沒有正式的大型校際比賽,只能視為單純的社團活動。

在台灣人眼中,這樣的青少棒以及少棒發展制度也許只能以「不專業」、「玩票」來形容,但由於日本基層棒球重視休閒、重視教育,因此推動時不會遭遇家長的反彈,因此能影響的社會層面變得非常廣,幾乎可以說只要對棒球有點興趣的日本小孩都有機會接受棒球基層教育,我認為這才是日本棒球之所以有資格稱為「國球」的原因。

反觀國內,在政府「重點政策」之下,除了少數學校外,其餘學校連體育課都是打混,亦即多數對棒球有興趣的小朋友,幾乎沒有機會接受棒球基層教育。而重點學校在成績壓力之下,也大多以「斯巴達式」地集中管理、日夜苦練,更造成多數家長以「不願孩子荒廢學業」為由,嚴禁子弟接觸棒球以及其他的重點體育。而政府也明瞭多數家長的心態,於是想出「保送升學」的誘人方案,吸引某些子弟願意投入體育界,這也造成許多運動員在達到升學的目的之後,隨即放棄體育的現象。畢竟他並不一定喜愛該項運動,只是可以藉著該項運動換取他的所需而已。

這樣的基層運動體制產生的最大弊病是,任何運動在台灣都不曾普遍過,即便台灣人自稱為「國球」的棒球,也沒有多少人有機會接受正式的訓練。同時,多數運動員的知識水準也不高,更欠缺體育之外的謀生能力。知識水準也許看來並不怎麼重要,但事實上它卻是運動員在技術、觀念甚至生活等層面成長的最大憑藉,也是運動員在險惡社會中自我保護的最大屏障。

以台灣職棒的放水事件為例,有不少優秀運動員就因為不了解事態的嚴重性,甚至被他人欺騙,而不小心走上絕路。以國外職棒為例,MLB自從20世紀初期之後,已經未曾傳出嚴重的放水事態;日本在一群聰明的球員不小心走漏消息而被嚴懲後,現在連吃飯時同桌有黑道份子都是超級大醜聞;南韓職棒則記取前車之鑑,近20年未曾有過重大放水醜聞。沒想到有這麼多他山之石,後起之秀的台灣職棒居然還有著規模空前的集體放水事件,而我相信這與台灣始終忽視運動員基礎教育也有絕對關係。

去年春夏連霸的橫濱高中,社費200萬日幣(約50萬台幣)

日本的青棒運動

日本直到青棒才獲得普遍的重視,也在此時改變為校際比賽。在掌管全日本所有高中棒球事務的「日本高中棒球聯盟」(俗稱「高野連」)的統籌下,配合朝日新聞社主辦的高中錦標賽(俗稱「夏季甲子園」)與每日新聞社舉辦的選拔大會(俗稱「春季甲子園」),日本的高中棒球以這兩大賽會為重心,立刻獲得各界的重視,也因此得以迅速發展。可以說,日本直到青棒階段才在「教育」之外,正式導入「競技」的觀念,而這也就可以輕易解釋「為何台灣都是在小時候遙遙領先,越長越大卻越輸越多?」。

雖然日本的業餘棒球很晚才導入競技的觀念,但由於有普及的棒球基礎教育孕育出的廣泛棒球愛好者,即便日本多數高中球員的球技不及台灣球員成熟,但少數早熟的天才仍可在這段時間開始發光,而撐起水準不遜於台灣的日本高中棒球。

由於打青棒並沒有實際的好處,打進甲子園甚至奪冠也不代表能獲得職棒隊的青睞(職棒隊真正看中的人才,即便從未打過甲子園也無所謂),所以會參與日本高中棒球運動的球員,對棒球的熱情絕對是無庸置疑的。接近「流氓學校」的棒球名門--橫濱高中棒球社監督渡邊元智就表示「只要表示,『觸犯校規就不準打球』,那麼不管怎樣頑劣的球員都治得住」。

因此,就因為球員對棒球有著這樣的熱情,公立學校柏陵高中棒球社,可以僅僅以10萬日幣的社費(約合台幣25)推動棒球運動,並在今年首次入選春季甲子園。

有錢的學校如私立棒球名門平安高中棒球社可以有多達600萬日幣社費(約合台幣150萬),但多數的公立高中並不可能有這麼多的資源可以運用,這時候就必須以較克難的方式進行。日本棒球漫畫都會描述高中球員在練完球後必須擦球、縫補球以節省開支,也許台灣球迷想到日本各界對高中棒球瘋狂的程度,以及日本接近台灣兩倍的人民平均所得,會認為難以置信,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日本有些都市學校的棒球社更只能在屋頂上練球,直到參加正式比賽時才能第一次看到遼闊的外野。但就是這樣的熱情推動著4102所日本高中的棒球社向甲子園的目標前進,而讓日本高中棒球蓬勃發展,也就是這樣的熱情,才會成為漫畫家不斷歌詠的「甲子園精神」。

反觀國內,有多少人將棒球無法普遍發展的原因歸為「沒錢」,有多少球隊因為沒有企業的「建教合作」而宣告解散,卻沒有想到在物價高昂的日本,有人可以用10萬元加上無窮的熱情推動棒球運動。

由於日本棒球的普及與制度的完善,除了為數不少的正式比賽外,各校還能互相搭配舉行練習比賽。以1997年的橫濱高中棒球社為例,在無緣參加甲子園比賽的情況下,仍進行了29場正式比賽,練習比賽更高達56場,各種攻守技巧與戰術都經過豐富的實戰磨練。反觀國內,只有10支左右實力伯仲的A級球隊,不但有意義的正式比賽少(金龍旗中,重點學校遇上非重點學校大多都算是「無意義的正式比賽」),連能當作練習比賽的對手也寥寥可數,甚至因為牽涉「保送升學」的名額,非正式比賽大家都流行「諜對諜」,就更談不上對球員實戰經驗之磨練了。

日本高中棒球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學校的榮譽」。許多台灣球迷質疑甲子園開幕時各隊進場動作有如軍隊般僵硬,也對攻守交換時外野手飛奔回休息室感到詫異。其實,那都只是為了展現「精神抖擻」的形象,以爭取學校榮譽而已。

甲子園當然沒有「進場標準動作」、「換防最低速度」、甚至「嚴禁抗議」等等可笑規定,但在學校榮譽的前提下,「『光榮的敗戰』遠比『卑鄙的取勝』來的重要」。因此在1941年選拔大會中,面對著因左肩骨折而綁著繃帶的瀧川中學(現「瀧川高中」)王牌別所昭(後改名「毅彥」),崎阜商業發誓絕不用觸擊對付無法處理觸擊球的別所;而明德義塾高中則在1992年挑戰這項禁忌,以連續5次故意四壞球解決了松井秀喜與星稜高中,但星稜高中沒有抗議,松井秀喜也沒有開罵,球迷則在賽後以1500通抗議電話修理了明德義塾高中。

也由於日本高中棒球特別重視校譽,因此只要棒球社員觸犯嚴重校規,或棒球社相關人士觸犯不名譽事件,高野連會立即做出處置,嚴重者甚至在一段時間內剝奪參賽資格。所以日本高中漫畫中,常描述混混運動員寧願被揍也不願出手(有名的就是「灌籃高手」),而這也是事實。

也由於重視校譽,加上業餘組織對職棒球團之戒心,日本高中球隊不會、不肯,也不能與企業建立名為「建教合作」,實為「金錢往來」的關係,球員出賽絕對是身穿校服代表著學校,不可能會成為廠商的活廣告。所以台灣的學生運動會出現「『華興中學』大戰『義美食品』」,但日本的學生運動絕不會出現「『PL學園』火拼『SONY』」。日本學生運動不但因此更加凝聚了學生與校友的向心力,也阻止了功利主義走入校園。

此外,日本高中的棒球社是在課餘時間才練球,就是以提早到校與延後離校所爭取出來的時間進行練習。當然,某些學校的棒球社員會住校,譬如國人熟知的PL學園就是「全校住校制」。當然,課餘時間練球的原因仍是,「不能荒廢學業」。

於是,日本高中棒球,就在那兩面旗子輪流被各校抬回去供奉的同時,而蓬勃地發展起來。

野茂與古田兩大高中遜腳,居然成為職棒天王投捕!

日本完善的基層棒球教育

由於日本有完善的基層棒球教育,因此有著普及的棒球教育,和知識水準頗高的運動員。

因為日本棒球教育普及,所以為數眾多的大學棒球社以及社會球隊,仍能不斷地發掘大器晚成的人才。以駒田德廣為例,升高中時前往棒球名校天理高中測驗落選,而在櫻井商嶄露頭角而受到職棒隊賞識;野茂英雄則在升高中時,被棒球名校近畿大學附屬高中淘汰,而就讀成城工,一直爛到20歲才在社會球隊新日鐵開始嶄露頭角,最後成為業餘天王,和職業球團的焦點;古田敦也更是由川西明峰高中、立命館大學到豐田汽車,24歲才受到職業隊青睞。這樣的人在台灣早就被放棄了。

也因為日本發展運動不忽略學識,因此不但大多運動員有著必要的知識水準,更因此為日本棒球的基層,培養更多的人才。除了少數運動員能到達最高的殿堂外,其餘絕大多數運動員其實都留在業餘球界的基層貢獻所學或是熱情。譬如,與台灣最缺乏的基層教練問題相比,日本從不擔憂這樣的問題。渡邊元智不但有足夠的棒球知識能擔任橫濱高中的棒球社監督,也有足夠的學識擔任橫濱高中的社會科教師,這類人才在日本不虞匱乏,不但輕鬆解決了基層教練的數量問題,也簡單解決了另外聘請教練對學校經費的負擔。亦即,台灣基層普遍面臨教練不足、或沒有經費聘請教練的問題,其實只是台灣長期不重視運動員健全教育的苦果而已。

除了高中棒球之外,日本更為精細的大學與社會人棒球,或更為龐大的青少棒與少棒社區球隊,也因此都能得到適當的人才前往指導,而形成組織龐大但卻配合異常緊密的日本棒球體系;即便日後只是當個球迷,也有著建立日本棒球文化,與教育下一代棒球樂趣的貢獻。而這樣的棒球,尊為「國球」絕對當之無愧。

除了留在基層推動棒球的力量外,日本另一項發展棒球的有利根基是,在普遍的推廣下,日本各界對棒球有極高深的平均認知。高野連會長牧野直隆因為松井秀喜事件而發表的個人評論,透露出他對故意四壞戰術使用時機之認知;「日本棒球聯盟」會長山本英一郎不但帶領台北一中殺進過甲子園,也是大學名門慶應大學、社會人名門--鐘紡隊的主力選手;日本首相小淵也在不久前,發表關於日職選秀制度改革的各人意見。與台灣棒球政策的領導人相比,他們沒有很多錢,卻多了對棒球的認知與感情。

南韓棒球界體認到健全棒球環境的重要,因此全盤吸收日本三級棒球的制度,甚至「抄襲」甲子園舉辦了「鳳凰旗」全國高中棒球賽。在長期的努力之下,終於徹底改善了南韓棒球的體質,也讓南韓棒球有壓過「南韓國球足球」的聲勢。

我知道台灣人喜歡推託,即便看到日韓的成功例子,台灣球界、媒體與球迷可能仍然會表示,「國情不同」。也許南韓與台灣的不同,最後就必然反應在南韓直追日本,台灣卻完全被拋在後頭的結果上吧!

再提一點應該令台灣省思的,最高球速153的去年南韓高中頭號天王白「言差」承,與MLB簽下130萬美金的合約,而高中二號天王--宋勝準亦與MLB簽下90萬美金的合約。

 


向大當家吐嘈

首頁

留言版

給二當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