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松阪參加亞洲盃」事件
看台灣的媒體與棒球界

marines -- 1999.3.6發表於「球魂」
馬淋濕隨想    扒糞者日記

突然之間,台灣媒體開始炒作「松阪將參加亞洲盃」,並開始商討對應之道,甚至有人覺得松阪沒啥了不起,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松阪將參加亞洲盃?

430日的大成報的報導,可以看得出來是完全翻譯自429日刊體育報的頭版。雖然日刊體育頭版標題為「松阪參加奧運」,但小標題第一句便是「松阪大輔有可能於今年9月在世界展開處女秀」,簡單表明了松阪仍未確定參加亞洲盃。日本不確定的新聞,到了台灣居然成為確定的事實,如果被日本媒體知道了,那不笑掉大牙才怪。而我也始終不瞭解台灣媒體竄改事實的動機。

實際上,28日的會議結果是,川島廣守理事長、高原須美子央聯會長、原野和夫洋聯會長雖然有意派出一軍選手參與亞洲盃,洋聯部分老闆也贊成這樣的作法,但以巨人為首的央聯全體反對,僅願意派出35人名單之外的選手支援,兩方的意見不一致,因此還需留待5月中旬再次邀集12球團做最後決議。因此,28日會議中真正達成的協議是,有選手參加亞洲盃的球團,應該獲得該時間內該球員之薪水補償。

此外,包括古田敦也、潮崎哲也、高橋由伸等人選,亦非堤義明向業餘界開出的名單(古田、高橋根本不受堤義明的控制),而是業餘界向職棒界開出的邀約名單,當然古田與高橋兩人都屬於反對與會的央聯,高橋更屬於反對最力的巨人球團,能否成行還有待努力。

松阪的意願

而西武球團小野賢二則在接受日刊體育報訪問松阪大輔的與會事宜時表示,「還沒聽到此項會談的內容,所以根本無法回答」。不過日刊體育報認為,既然擔任日本奧會名譽主席的堤義明曾經表明支援松阪,因此有可能以限制1場比賽的方式,讓松阪於亞洲盃先發,但這當然只是日刊體育報的猜測。

也因此日刊體育報設計出一套「松阪的出場模式」,如果要在917日冠軍賽(日刊體育都假定為與南韓較量)出場的話,可以讓松阪於11日對火腿戰先發,12日赴韓,17日登場後立即返國,23日再對付近鐵。但這個計畫並非西武球團提出,所以都只是日刊體育「紙上談兵」而已,目前根本沒有真實性。

況且松阪本身的意願也很重要,雖然松阪過去曾經表示有參加奧運的意願,但隨著春訓的展開,他早已鎖定以職棒為奮鬥目標。而且松阪於429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雖然奧運是非常有魅力的舞台,但現在以球隊封王,競爭總冠軍為最優先」。因此媒體認為松阪斬釘截鐵拒絕了奧運國家隊的邀約。另外,松阪也表示「老實說,我認為我參加亞洲盃這件事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我到認為西武屆時派出豐田清或森慎二就已經很不錯了。

松阪的球好打?

另外關於松阪球路好打的事,去年亞運之前球迷一定也聽過類似的事情,結果我們現在就不提了。而且台灣打者對松阪的印象,應該是去年亞青杯的時候,然而在開賽之前,沒有人猜得到松阪能在今年季初就有這樣的表現,就是因為他進入職棒之後的成長超過大家的預期。也因此季前權藤博表示「可能5勝,可能15勝,端賴他的適應程度」,而目前松阪以成績表明,他適應的相當好。

松阪的主要武器是直球與滑球,曲球、指叉是搭配的球路,另外也在春訓時由東尾修直接傳授變速球,而台灣國家隊教練連對手的武器都說錯,更不知道對手的成長,對松阪瞭解的貧乏程度可想而知。

況且以「這種球速的投手我們也有XXXXXX...」,來作為貶低松阪的理由,

那就真的太小看日本職棒的實力了。上一位投出完封的高中畢業投手是1989924日的川崎憲次郎,上一位投出10三振的是19891010日的石井忠德(現石井琢朗),而松阪能在427日即同時締造完封外加10三振的紀錄,絕非泛泛之輩。

松阪的優點

如果有持續追蹤其動向的球迷應該能感受到,松阪大輔根本不能視為「高中剛畢業的投手」。47日松阪在處女戰中,曾經因為投出內角高球而受到火腿洋將Franklin的恫嚇,但松阪仍然連飆內角球將左打的Franklin保送,之後還是繼續狂飆內角速球去威脅火腿打者,其膽識之強,可謂難得一見。甚至我們可以發現,有不少敢在甲子園放話的高中投手(如川口知哉),但像松阪一樣敢在職棒界放話的高中畢業選手(421日賽前,表示目標是「完封」!),卻是少之又少;而且在日本媒體大幅報導松阪的相關訊息時,我還不曾聽聞松阪自認不如哪位前輩,也許他自知在某些部分不如人,但他就是不斷地以自己的方式前進。而這全部都證明了松阪旺盛的自信心、強烈的求勝意志,與永不服輸的鬥志。

松阪的高中學長矢野英司,球速也破150,滑球則有141的紀錄(業餘時代更有145滑球的紀錄),潛力並不遜於松阪。但春訓時他便表示「看到佐佐木、齋藤隆…等等前輩,真是自嘆弗如」。謙虛是件好事,虛心學習更是好事,但當齋藤隆連續被KO時,自認不如齋藤隆的矢野要如何建立自信呢?

我也認為曹錦輝的外在潛質略勝松阪大輔一籌,但內在心裡因素卻相去甚遠。曹錦輝在面對南韓打者時,一個滑球K到對手,卻在對手的恫嚇下立即崩盤。甚至我們也可以發現台灣投手普遍不敢投內角高球,而且一直沒有改變。當別人敢用155的直球去「恐嚇」洋聯選球最好的打者—片岡篤史時,擁有同樣球速卻根本不敢使用的我們,吹噓本身的潛力又有何用?「潛力誰沒有?尤其沒實力的最愛吹噓潛力!」

南韓棒球界承認日職的實力遠高於南韓,但因此確立了學習的要項,並建立「超越日本」的目標;台灣一再輕視國外的成就,只願「土法煉鋼、閉門造車」,也因此當南韓以「實力」開始挑戰日本時,台灣只能以「言語」蔑視日本。再說個令台灣人難過的事實,山本英一郎一直希望日職一軍支援投手,因為「業餘的投手是無法壓制南韓打者的」,他可沒提到台灣。

不管亞洲盃是成是敗,其實以長遠的發展來看,無知卻又過份樂觀的台灣早就輸的一塌糊塗了。南韓棒球界10年的沈潛,換來各界的讚嘆,10年後的台灣,又能得到什麼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