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吃大鍋飯

 

「不要再吃大鍋飯」讀後感

Herlin -- 1999.1發表於BBS

今天在球魂網站看到這篇文章,覺得作者實在是厲害,把我的心底話都講出來了,所以這裡也來發表一下心得 :

作者談到吃大鍋飯的問題所在,吃大鍋飯最直接的問題當然是權利金分配。動輒幾百幾千萬的差距,而且是照戰績分配(為什麼是用戰績?),讓球團不得不為了戰績拼命不擇手段。

(世界上所有的職業球團當然都為了戰績拼命,不過別人爭的是playoff chance,爭的是playoff帶來的票房以及pennant race所帶來的球迷凝聚力。球團做trade 時,除了考慮戰績上的幫助,也會考慮失去明星球員對票房的影響。像台灣這樣單純為了戰績拼命,票房卻可以完全不管的,可說絕無僅有)

這恐怕還是各隊不得不用洋將的關鍵點,但是多用洋將(而且毫無限制的用),卻正好是票房的殺手。

台灣職棒為什麼票房差?賭博嗎?這當然是原因之一。水準下降嗎?或許吧!我承認看到一堆內野很爆笑的失誤,一堆球速很龜的投手,這當然是惡性expansion下的結果(才剛抓了一批球員,又碰上隊伍數膨脹近一倍,全世界的職棒沒有一國像台灣一樣惡搞法的...sigh)。

有統計顯示,MLB team expansion 之後每場平均全壘打數會增加很多,因為投手被稀釋掉了。但是MLB 全部二十幾三十個隊一次多兩個隊,都有這種情形,台灣這種搞法....想想看吧!

全壘打是沒有滿天飛沒錯,那是因為我們請洋投來「維持水準」。如果每一隊都不准用洋投的話....嘿嘿,看著辦吧 :

可是這也不是主因。畢竟看門道的球迷還是少數,看明星球員還是多數。新的球迷多數對棒球也是一知半解,技術層面水準的高低對他們而言並不是特別重要(或者是說,這不是當初吸引他們來看球的關鍵因素)。多少人會開始看MLB 是因為MadduxJRARodNomoPiazza...等等的威名,而除了少數的專家,有多少人能夠明確的指出,MLB 真正比我們優越的層面究竟是什麼?

再說,台灣職棒的水準究竟在哪裡,大家大概也心知肚明,以前就算水準真的比較好,有好到NPBMLB 的水準嗎?沒有吧!那為什麼台灣職棒以前有人看,現在卻又沒有人看?

我覺得台灣職棒經營者要真正能夠抓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台灣職棒才真的有救。而狄克楊的專欄正可謂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核心,值得所有經營者再三拜讀

回到剛剛的問題,台灣職棒沒人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就是,洋將流動率太高,令人眼花撩亂。我為什麼要看一堆我不認識的外國人打球?有了好的成績那幾位,也不一定留下來,等於好像請來短期打工一樣。事實上,球員流動當然難免,但過高的流動率妨礙明星的塑造,而缺乏明星球員正是票房不振的主要原因。證之於台灣職棒的洋將略有票房號召力的洋將,如鷹俠,賈西...等等,無一不是待了至少兩三年以上,便是明證。

洋將當然是拿來增加比賽可看性的。但可憐的是,在台灣卻被拿來吃局數填打席,要求水準越來越低,於是也就越來越濫竽充數,台灣終於變成中南美洲二三流洋將的傾銷場所。然而球團還是拼命的用,拼命的換,不好用的扔了一個再補一個,把球賽拿來測試洋將(好笑的是,居然不拿來練有進步空間的新人)。 Why?因為球團爭的是戰績,爭的是權利金,票房.....管他去呢!

球團的經營從原本應該秉持的票房本位,偏離而成為戰績本位,忘了球迷源源不斷的支持與捧場才是職業運動的源頭!這一切,都是球團不想經營只想靠戰績吃比較大碗的大鍋飯,而不想想,飯,是要自己爭來才有得吃的!

如果這些球團老闆真想的到這一點,我就不相信限制洋將登錄數和出場數有那麼困難!

再說兩個小故事好了。第一個是在TWIB上看到的(可惜這個節目現在停播了)

有個old Giants' fan 因為Giants Matt Williams交易出去而不爽,宣布成為FA--free agent FAN :)。並且寄信給各隊的GM,請GM們列出為什麼要成為本隊球迷的理由。記得他最後好像加盟O's的樣子,反正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現在也要問問兩聯盟的經營者:你憑什麼,為什麼要別人成為你的球迷?

第二個則是以前我在家裡看職棒轉播的時候,我奶奶看到李居明打擊時就說:「伊就是那個老國手嘛...」,過了幾局之後她又來了,不幸的是,投手是洋將,打者是洋將,連鏡頭帶到的跑者加一壘手也都是洋將;奶奶又說了:「攏是阿斗啊無啥米好看啦....阿是看李居明打卡實在」,然後又開始懷念那個全國為了威廉波特瘋狂的年代,「兩齒ㄟ多厲害,攏把阿斗啊三振了了.....

李居明,差不多早就可以退休了,這個為不知多少代的台灣人貢獻美好回憶的棒球人,我深深的感謝他!相信每個球迷,不管是哪一隊的都是跟我一樣吧!

只是,台灣棒球的下一個李居明,究竟在哪裡??我仍舊沒有答案......

 


向大當家吐嘈

首頁

留言版

給二當家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