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日之戰談起

marines -- 1999.9.16發表於「球魂」
馬淋濕隨想

眾所注目的亞錦賽中日之戰就此落幕,台灣國家隊很可惜地在9局下最後關頭失守,而以12敗陣。收拾起些許落寞的心情,與球迷朋友們,分享我個人由這場比賽所觀察與驗證的心得吧!

蔡仲南不愧是對付日本的最佳武器

誠如個人在前文「亞錦賽建議書」所述,「以台灣投手目前的現況而言,能輕易修理日職打者的變化球,只有曹錦輝的滑球、與蔡仲南的指叉球」,蔡仲南以指叉球與速球的搭配,確實達到了混淆日本打者的功效,不但徹底封鎖了日本國家隊的打線,甚至連古田敦也、野村謙二郎等以技巧著稱的日職打者都慘遭羞辱,因此得到稱讚與推崇是應該且必然地。

除了球種之外,蔡仲南此戰所展現的氣勢,也令人嘆為觀止。面對不包括激勵獎金便有2億日幣年薪的古田敦也、2億的野村謙二郎、9000萬的初芝清等等「日職大富豪」,蔡仲南依然毫無懼色;而在隊友頻頻在守備上「凸槌」的同時,蔡仲南也未見動搖,而能專注投好每一球。這種膽色,除了92奧運的郭李之外,現今總算再現於台灣的業餘選手身上。況且,此次日本國家隊的層級遠在92奧運之上,堪稱日本史上最高水準,甚至可以說,日本沒有任何一個業餘投手有對付過這種球隊的經驗,能順利壓制日本國家隊的蔡仲南,亦可望得到日職界的極大關注。在此,也特地恭喜蔡仲南成功地為自己打響了名號!

不過,在給予蔡仲南掌聲與喝采的同時,球迷也不應認定蔡仲南有立即上日職一軍火線的水準,或否定台灣其他投手的實力。

美籍業餘裁判的好球帶較為寬鬆,也使得松阪與蔡仲南的控球問題大為改善,更因而增強其破壞力,但若來到日職球界,其裁判嚴苛的好球帶將會成為兩位投手的一大困擾,甚至成為蔡仲南的夢魘。

此外,就實力而言,許銘傑與曹竣揚的全面性猶在蔡仲南之上,而曹錦輝的未來性亦無人能出其右。蔡仲南之所以適合對付日本,只不過是因為他的特性正好較容易克制日本打者的特性而已。會特別點出這樣的觀點,主要是希望蔡仲南不要因媒體的過度推捧,而迷失了自己,甚或因此輕視日職的水準。

日本與台灣棒球水準的差距

僅以12的些微差距敗陣,某些球迷可能會誤認日職水準不過如此,甚至認為日職與台灣水準也沒啥差距。但事實上,用心觀察的球迷,當可發現松阪在面對台灣打線的主軸—三、四、五棒中心打者時,幾乎可以說是「徹底羞辱」;尤其邊緣地帶的球路,更可以發現台灣職棒的主力打者根本無力應付。

此外,在整場比賽中,松阪的投球堪稱毫無大危機,唯二的小危機,出現在松阪在3局以好球帶邊緣的速球保送了洪一中,之後的漂亮內角速球又被馮聖賢擊成安打;以及在6局時被陳致遠擊出安打後又造成投手犯規後所形成,但松阪仍能以沈穩的態度從容化解危機。

4局之後的5局投球中,台灣打者僅能靠陳致遠的安打上壘一次;台灣的職棒打者在整場比賽中,除洪一中拗到1次保送之外,在打擊上可以說毫無發揮,由職棒選手組成的中心打者更在11次打席中被三振高達8次!

因此,顯而易見的是,日職的頂尖投手,與台灣職棒的頂尖打者之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而在日職打者方面,在日職中被認為技巧並不出色的初芝清與松中信彥,在首次打席與蔡仲南的不斷周旋,也可簡單窺見日職打擊技巧的驚人水準。

因此,儘管台灣僅以1分敗陣,仍不能以表面的分數些微差距,來簡單認定兩國的棒球水準相差無幾。甚至,要讓內行的日本媒體與職棒界能肯定台灣棒球的水準,絕非在短期比賽中偶爾擊敗日本隊即可。日職球探在南韓職棒觀察宣銅烈時,就保證他在日職絕對有10勝實力,甚至有球探認為有20勝機會。畢竟只要細心觀察,便知道水準何在,何需一定要正面交鋒呢?

如果因為此戰差距分數極小而自認台灣實力不遜於日職,那可能反而是此戰的最大負面結果。

日職陷入苦戰的原因與國家隊弱點

日職陷入苦戰的原因,在於誤判台灣業餘選手的實力。

儘管國家隊與職棒隊的首場練習賽,國家隊便排出蔡仲南;甚至台灣在決賽賽前已經確定先發投手為蔡仲南,但日本國家隊顯然仍未能有效應變,直到該日下午移動時,才在巴士上觀察蔡仲南的錄影帶,終於險些被蔡仲南修理。

(題外話,如果國家隊與和信的練習賽沒有開放入場或轉播,日本到底會不會有蔡仲南的錄影帶呢?)

以職棒先進國的角度而言,「職棒水準遠高於業餘水準」堪稱是定律,但台灣在職棒畸形發展下,許多業餘選手的實力反而在職棒球員之上,蔡仲南、曹錦輝、陳致遠皆是明顯的實例。因此,台灣的這項「特色」,反而讓日本國家隊與媒體措手不及,這也就是個人在前文中所云,「以台日韓三國相對而言,台灣相關訊息的取得反而對日韓來說是十分困難的」。

1 黃甘霖
2 許聖杰
3 黃忠義
4 陳連宏
5 洪啟峰
6 陳金鋒
7 謝佳賢
8 吳昭輝
9 潘忠偉

不但日本媒體僅注意到日職球團表示興趣的許銘傑、曹竣揚、曹錦輝,以及過去日職名投手郭源治,而忽略業餘好手蔡仲南;日本最具權威的棒球雜誌--「週刊棒球」,更排出一個令台灣球迷笑破肚皮的台灣最佳陣容(如右表)。

日本球界與媒體「職棒水準遠高於業餘水準;台灣職棒高於大聯盟1A」的普遍觀念由此得到驗證,也因此被蔡仲南全場修理,也因此被馮聖賢與陳致遠兩位業餘打者包辦全隊3支安打。

雖然台灣的這項「特色」因此在亞錦賽混淆了日本的國家隊,但台灣球界與球迷仍應省思--「發展了10年的台灣職棒,職棒選手水準為何不一定高於業餘選手?」

此外,也如個人在「亞錦賽建議書」所述,「打擊是日本國家隊最被高估的部分」、「業餘野手,因此成為日本國家隊打擊陣的最大罩門」、「擁有曹錦輝、蔡仲南、許銘傑等速球投手的台灣國家隊,也必須在調度、配球、戰術上做調整,甚至不惜閃躲日本國家隊的四、五棒,來選擇對付後四棒」。由實際表現可以看出業餘打者的木棒使用技巧仍不夠純熟外,與日職打者相較有明顯落差,因此整個打線在加入4個罩門後,使得攻勢無法連貫,也讓台灣投手更有機會壓制日本火線。

儘管蔡仲南在4局二出局初芝清在二壘時,沒有採取閃躲松中信彥的戰術,因此在事後檢討時可能感到有些可惜,但硬拼的戰術並不完全不可行,因此若於事後質疑林華韋總教練的戰術選擇,就不免有流於事後諸葛的味道了。

由松阪的成長談起

松阪從去年的亞青賽擊敗台灣,到今年亞錦賽擊敗台灣,短短一年的時間,成長是顯而易見的,因此,媒體再次開始討論「青棒選手是否可以直接打職棒」的話題。

事實上,僅以松阪的成功例子,便認定「高中生直接打職棒」是真理,其說法之可笑程度,等同僅以高橋由伸的成功例子便認定「讀大學有助於球員的成熟度」是公理。以日職為例,有一狗票的頂尖高中選手在日職界悲慘渡日,也有一狗票的頂尖大學或社會人球員老死在日職球界。簡單舉個例子,91高中最強打者—大阪桐蔭高的荻原誠,目前有幾個日職球迷知道他已經流落近鐵,並改名服部誠(登錄名為「誠」)?84年大學球界超級投手—明治大學的竹田光訓,其下場之落寞又有幾人了解?

因此,日本球界與輿論不但沒有「高中好手一定要立即進入職棒界」的觀念,同時也沒有「高中好手一定要去讀大學」的說法,而是在制訂完整的制度與完善的環境之後,放任選手根據自己的觀點與利益去選擇。高橋由伸可以選擇讀大學,松井秀喜可以選擇不讀大學;松阪想打職棒,帶領PL學園與松阪激戰17局的上重聰則只想就讀立教大學。

所以,台灣也可以選擇開放高中生打職棒,但台灣輿論或職棒界不應認為「高中生直接打職棒」才是唯一的正確觀念與作法。甚至以台灣目前的職棒現況而言,我不大認為是個很好的成長環境--欠缺專職的專業教練(國家隊的投手教練居然是日本人!)、欠缺專業的訓練器材、欠缺完備的生活管理、教練欠缺培養年輕球員的正確觀念…等等,在在都是台灣目前職棒與業餘球界的普遍現象。甚至我認為在台灣的現行環境下,有潛力的高中生不論是直接昇入職棒或前往業餘球界,似乎都不是極佳的選擇。若要鼓吹「高中生直接打職棒」,不如先將職棒環境整備完成再說!

請給馮聖賢掌聲

一次發生在9局下的關鍵時刻的失誤,從此讓許多台灣球迷遺忘了3局的關鍵安打,馮聖賢也因此成為台灣的「罪人」。

然而,失誤原本便在所難免,若因不小心在關鍵時刻失誤便成為千古罪人,那以後誰要打國家隊淌這種渾水?

與其指責馮聖賢關鍵時刻的失誤,不如回憶一下馮聖賢的關鍵安打,而給他掌聲吧!不論當時他是靠實力抑或運氣擊中松阪的投球,要將松阪那顆具有速度與尾勁的內角噴射球擊成安打,整個日職事實上也找不到幾人喲!

而且,松阪大輔在97年夏季甲子園地區預賽準決賽的再見暴投,因此成為「20世紀最後怪物」的成長原動力,那麼台灣球迷在驚嘆松阪成長的同時,是否也該以更為寬大的胸懷給予馮聖賢成長的機會呢?

混淆自家人視聽的台灣媒體

「隱藏實力」、「混淆視聽」是台灣球界應有效利用來對赴日韓的戰略武器,但很可惜地,台灣媒體的不夠專業也不斷在愚弄自家人,包括國家隊與台灣球迷。

台灣媒體在賽前將日刊體育「若是松阪,完封」的標題,渲染成為古田與松阪的說詞,雖然可以有效增強台灣球員與球迷的同仇敵愾之心,但終就是個錯誤報導;長期報導「松阪一定入選國家隊」、「松阪一定於對台灣戰先發」等等錯誤訊息,嚴重誤導台灣球迷的觀念,所幸林華韋總教練精通日文,尚不致被台灣媒體愚弄,也所幸台灣媒體的「預言」之後順利成為事實,不然台灣媒體也會被批為「罪人」。

但這次「預言」成真,不代表下次不會「凸槌」;而長期的誤導球迷,也因此讓許多錯誤觀念從此在台灣積非成是。這是這次亞錦賽唯一令人難過的地方。

後記

不論亞錦賽是成是敗,重要的是台灣棒球的發展。台灣球界與球迷習慣以成敗論英雄、論是非,因此台灣常常以文過是非、粉飾太平的方式,忽略台灣球界欠缺制度、欠缺健全環境的事實。也希望藉著大家的意見發表與互相討論,能讓台灣的棒球能真正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