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第七戰對手
涂宏成、魏子堯、陳啟元 -- 2005/06/04更新於「球魂」 王建民第七戰對手─明尼蘇達雙城 經過長達八年勝率低於五成的黑暗期之後,明尼蘇達雙城隊終於在新世紀崛起,在總管 Terry Ryan 的擘劃運籌,與總教練 Ron Gardenhire 執掌領軍下,連續三年掄元,成為美聯中區的一方霸主。身為小市場球隊,雙城難以與名門球隊在自由市場一較長短,連年流失主力球員,其成功之道乃是經由球團內部優良的球探與培育部門,不斷發掘及產出天份,近年來已蔚為小市場球隊的成功典範。 雙城隊近年稱霸中區的主要原因是強大的投手群,搭配優異的防守能力,加上主場Hubert H. Humphrey Metrodome除了是人工草皮外,白色的屋頂和封閉空間內觀眾鼓譟的噪音(號稱最吵的球場),往往造成客隊球員的夢魘,因此要在雙城主場擊敗他們有不小的難度。 野手 與 Moneyball 流球隊不同,在雙城隊培育球員的哲學裡,重視的是運動能力及侵略性,強調防守、跑壘與小球。因此隊中有許多能跑善守,但是打擊過度積極的盲劍客。和優異的投手及防守相比,雙城的打擊並不出色,加上主力打者多人身上帶有傷勢,使得雙城最近的打線變動相當頻繁。尤其是這幾名受傷的打者,例如Joe Mauer、Justin Morneau等人,都是極具威力的左打,進入傷兵名單的Nick Punto則是左右開弓打者,因此使得打線中少了幾名左打者的威脅,對於王建民較為有利。 雙城的打者在壘上有人時,打擊率為美聯最高(.305),這對於王建民而言算是一個壞消息。從過往的出賽中,可以看出王建民在壘上有跑者時,因為要採用固定式投球,會失去他投球動作的欺敵效用。好消息則是雙城打者有著全大聯盟最高的滾飛比(1.66),因而製造了最多的滾地雙殺(51次),洋基的內野手們能在雙城主場 Metrodome 的人工草皮上攔住多少滾地球,可能是一個關鍵。 捕手: 2001 年的選秀會上,雙城捨棄了當年呼聲極高的投手Mark Prior與強打內野手Mark Teixeira,而決定選擇St. Paul(雙子城的其中一城)出身的高中捕手Joe Mauer,成為該年選秀狀元。這名1999年以IBA青棒國手的身份來到台灣比賽的捕手在小聯盟發展一路順暢,兩年之內就使得雙城決定將他由AA昇上大聯盟,因此在2003年的季後,雙城隊將原來的主力捕手A.J. Pierzynski交易出去,而以Mauer做為去年開幕戰的先發捕手。不幸的是,Mauer在去年第二場比賽即受到左膝半月板撕裂傷,手術之後休息復健兩個月之久,才重回場上。不幸全明星賽後Mauer又因患部發炎,而宣告整季報銷。 雖然受傷勢所困,但在有限的出賽裡,Mauer展現攻守全面的技能。打擊上,Mauer有精明的選球眼,極有耐性,擊球確實,能打往球場各個方向,尤其時常擊出反方向長打。防守上,你希望一位捕手具備的技能,Mauer一項也不少,強勁的臂力及快速準確的傳球,讓他今年的阻殺率高達.455,對上雙城這種不容易投出保送的球隊,想要利用速度推進並不容易。在Mauer自身的辛勤復健與球隊小心翼翼的照料之下,今年 Mauer 的左膝健康狀況保持得十分良好,成績也並未令人失望(.303/.384/.444),但是容易受傷的體質,使他未來可能會離開捕手的位置。 另外,6/3的比賽中,Joe Mauer原有的鼠谿部傷勢加劇,可能進入傷兵名單。因此,捕手位置可能會由Mike Redmond擔任。Mike Redmond 是去年季後雙城隊簽下的替補捕手,過去七年他都在馬林魚隊效力,去年在 Ivan Rodriguez 轉隊後,Redmond一度接替正職,有一個好的開始,但表現每下愈況,終於在全明星賽後被交易而來的Paul Lo Duca所取代。 倘若先發捕手是Redmond而非Mauer,則雙城的打線中又少了一大威脅。不過雖然打擊不算特別,但是Redmond的防守著有聲名,尤其是引導投手的能力十分受到肯定,前兩年他狙殺跑者的能力出現下滑的趨勢,但本季至今跑者對他僅有40%(10次嘗試,成功4次)的盜壘成功率,雖然年齡稍長,仍然是本壘後方一位值得信賴的捕手。 一壘手: Morneau 是雙城隊中另一位耀眼的強打少年,他曾在2001年以加拿大代表隊身份來台參加世界杯,當年有在現場的球迷可能對他有點印象。原本Morneau與王建民有機會在去年的雅典奧運上交手,但因為在全明星賽後被召上大聯盟,成為球隊的先發一壘手,使得加拿大隊少了這位力大無窮的第四棒打者。Morneau 是雙城隊中最具長打威脅的打者,有機會成為 1987 年以來,球隊第一位單季 30 轟俱樂部成員。 Morneau的揮棒仍有弱點,內外角偏低的變化球,以及內角偏高速球,都是投手們用以解決他的方式,對左投的打擊也不佳。防守方面,Morneau人高手長,撈起彈地的傳球不是問題,但遇到一、二壘間滾地球時,對向右移動的拿捏,則是他尚待加強之處。值得注意的是,Morneau近況相當不好,王建民可減輕一心腹大患。 另外,Morneau在6/3賽前的打擊練習時扭傷手肘,能否上場需視當日狀況而定,因此也有可能由Matthew LeCroy先發守一壘。LeCroy 與魔鬼魟隊的 Josh Phelps 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最初都是捕手出身,但有限的守備能力使他們多半擔任指定打者,至多勉可鎮守一壘。他們具有不錯的長打能力,但太過容易被三振,對左投很有一套,但對上右投就沒輒了。 LeCroy在2003年打出.287/.342/.490的成績,345個打數中揮出17支全壘打,但去年表現令人失望,加上Lew Ford崛起,使得LeCroy最後失去先發位置,多半擔任代打,兼職一壘和指定打者。今年的LeCroy,在打擊區展現前所未見的耐性,每個打席可以磨到四球以上,不過容易被三振的特性並未改變,相較於Morneau而言,LeCroy的威脅可要小得多了。 二壘手:Brent Abernathy 27 歲 右投右打 雙城今年在二壘手方面有所變動,原本去年的先發二壘手Luis Rivas因為打擊持續不振,而將先發位置讓給了去年由費城人交易來的Nick Punto。然而,日前Punto和Rivas兩人都分別因傷進入傷兵名單,因此本週才被昇上大聯盟的Brent Abernathy就成為目前的先發二壘手。 Abernathy是2000 年雪梨奧運美國金牌軍的一員。那年交易大限前,他被藍鳥隊交易至魔鬼魟隊,被視為該隊未來可能的二壘手人選。2001年,Abernathy雖然未能於春訓時贏得先發位置,但在 AAA 打出一波好成績,而在六月底登上大聯盟,成為球隊先發二壘手,新人年成績.270/.328/.382,還算不差。但是2002年起,他的表現不進反退,終被移出球隊的未來藍圖之外。2003年他被皇家隊撿走,此後兩年時間都待在皇家和印地安人的小聯盟,沒有回到大聯盟的機會。去年球季後,雙城以小聯盟約簽下他,並邀請他參加春訓。本季至今,他在 AAA 打出可觀的 .318/.384/.504 成績,因而在Rivas受傷後,成為遞補的人選。如今Nick Punto也受傷,Abernathy 又再次得到先發的機會,能否把握就要看他自己了。 三壘手:Michael Cuddyer 26 歲 右投右打 Cuddyer 在高中時代是美國青棒代表隊的游擊手,進入職棒後轉往三壘,也練了外野,一直是備受矚目的新秀。然而自從 2002 年登上大聯盟後,始終未能展現預期的水準,也得不到固定的位置。去年乘著隊友受傷之際,Cuddyer 在二、三壘間遊走,打擊時有佳作;季後三壘老將Corey Koskie 轉投藍鳥,Cuddyer 終於在今年取得固定先發的機會,雖然已經 26 歲,眾人對他仍有期望。
四月份開季時,Cuddyer的打擊成績陷入谷底,但教練團仍對他保持耐心,進入五月後打擊有復甦跡象,不過近來似乎又遭遇一陣低潮。無論如 順帶一提,Cuddyer的左耳從11歲開始就聽不到聲音,經過努力奮鬥才克服這一大難題,沒有妨礙他成為優秀的運動員。也因如此,他與游擊手之間的溝通不能用喊話,而有其他特殊的溝通方式。至於是何種方式,那就是雙城的作戰機密了。 游擊手:Juan Castro 32 歲 右投右打 去年冬天,雙城隊決定放棄原本的游擊手Cristian Guzman。當其他球隊在自由球員市場競爭Edgar Renteria、Orlando Cabrera等名氣較大的球員時,預算有限的雙城簽下的是Juan Castro,來彌補Guzman離隊後的游擊空缺。事實上,雙城當時的盤算是小聯盟已經有年輕的游擊手Jason Bartlett準備好接班了。春訓時Bartlett打得火熱,贏得先發游擊手的位置,Castro 回到他最熟悉的位置—內野多功能替補。然而,球季開始後,Bartlett的棒子漸漸冷下來,終於使得雙城在五月中決定將他降回小聯盟,游擊手的工作就落在Castro身上。 Castro是一位很棒的防守球員,但那也就是他的全部了,即使以游擊手而言,一位生涯打擊成績 .228/.271/.336 的大聯盟打者也可以算是幾無威脅可言的。 左外野手:Shannon Stewart 31 歲,右投右打
Stewart原是藍鳥隊的球員,在2003年季中的交易來到雙城,適時補上球隊所欠缺的開路先鋒角色,成為當年後半季狂飆晉級季後賽的一片重要拼圖。去年Stewart因為患了足底筋膜炎,缺席了大半個球季,不過今年腳傷似乎已不成影響。 中外野手:Torii Hunter 29 歲 右投右打 Hunter應是目前雙城隊知名度最高的球員之一,也是球隊的領袖和發言臉譜。Hunter的運動天賦過人,兼具力量與速度,但選球卻差得可以,打擊時亂揮大壞球的場面屢見不鮮,使得他一直無法成為真正有威脅的打者。Hunter也曾經有單季23次盜壘的紀錄,今年季初,Hunter一度暫居美聯盜壘排行領先,但近期已慢下腳步。 防守方面,Hunter是一個很具有秀味的球員。他的第一步啟動快,傳球強勁而準確,加上他的招牌秀-後退躍接飛球,再狠狠地撞上全壘打牆,更是MLB網頁精彩好球的常客。無數幾乎是全壘打的飛球,都成為這般守備美技的犧牲品。Hunter堪稱全大聯盟最會攀牆接球的選手之一,也讓他拿下四度外野金手套獎。 提到外野守備,不得不提雙城主場Metrodome的一項特色。由於Metrodome的氣墊式屋頂與棒球的顏色相似,外野手一旦閃神,很容易跟丟飛球的蹤影,去年季後賽時,洋基右外野手Gary Sheffield便曾發生此一狀況。 右外野手:Jacque Jones 30 歲 左投左打 Jacque Jones可說是Hunter的左打翻版,不僅年齡、膚色、身材相若,連攻守的特色都頗為近似。Jones 同樣具備優異的運動能力,但選球也一樣慘不忍睹,揮空壞球的次數頻繁,面對左投更是他的一大罩門。四月份Jones是美聯最炙手可熱的打者之一,但五月份完全冷卻下來,成績烏鴉鴉(.222/.286/.300,26K/7BB)。Jones的防守亦在水準以上,能涵蓋寬廣的外野範圍,傳球臂力也不錯,缺點是放球點不穩,回傳球經常錯過轉傳員。 指定打者:Lew Ford 28 歲 右投右打 去年季初 Hunter 與 Stewart 相繼掛點,Ford 適時崛起,在打擊和防守上都彌補了外野的空缺,因此取得一席先發位置。Ford身材短小精悍,長相頗有喜感(為人也是),加上打球如拚命三郎的認真態度,使得他迅速成為球迷們的最愛,當他上場打擊時,場上會響起 "Lewwwwww" 的叫聲,觀賞轉播時不妨仔細注意。今年因為雙城的外野人滿為患,Ford不得不以指定打者身份先發,實際上他能守外野全部三個位置,水準不差,每當有外野手輪休時,Ford總是接替守位的不二人選。 Ford 是一位傾向拉打的打者,去年球季他展現相當的打擊耐性,有理想的三振四壞比和中程火力,但今年也許因有打擊死角被識破之故,迄今成績差強人意,不過他在主場打得比客場好,仍不可小覷。 其他球員: 預估打線: 投手 雙城的投手群是他們最強大的戰力。目前雙城投手群的成績驚人,自責分率3.37(唯一低於3.50的大聯盟球隊),三振四壞比(K/BB)高達3.80(第二名的太空人隊只有2.48),平均每局被上壘數(WHIP)低到1.14(第二名的印地安人是1.24),對手上壘率更是只有.288(唯一三成以下的球隊),各項投手指標成績都在全大聯盟領先,可見雙城投手群的壓制力有多強,要從他們手上得到大量分數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先發:Joe Mays 29歲 右投左右開弓 Joe Mays的生涯年出現在 2001 年,那一年他投了 233.2 局,防禦率 3.16,拿到 17 勝。季後球團與他簽了一紙四年 $20M 的合約,然而超量的投球局數已使他的手臂受到傷害,此後兩年表現不佳,終於在 2003 年九月動 Tommy John 手術以修補手肘韌帶,因而錯過整個 2004 球季,直到今年春天才重返投手丘。今年季初的 Mays 投得搖搖晃晃,體能也尚未完全回復。不過自 5/19 的完封勝以來,近三場出賽都投出 quality start,顯示其近況不壞。 Mays 球速不快,速球大約只有 88-90mph,搭配的速差球路是變速球以及曲球。不過比起隊友Brad Radke,Mays 的球路誘騙打者的能力差多了,因此三振不多,主要手段是造成打者滾地球出局,但還不像隊友Carlos Silva那樣極端。另一方面,由於變速球以外的球路並不特別有威力,Mays常成為全壘打的受害者。 後援:Joe Nathan、Juan Rincon、Jesse Crain、J.C. Romero、Terry Mulholland、Matt Guerrier。 以終結者 Nathan 為首的牛棚,是雙城隊的堅實後盾,整體防禦率名列大聯盟第 |
追夢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