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聯盟雜談
在奧運金牌之後

Soloman Chen -- 2002/04/01 發表於「球魂」

混合軍團

去年的雪梨奧運會,是第一次開放棒球界的職業選手參加。以往這項四年一次的盛會,總是由各國的業餘好手代表出賽,而這次參賽資格的放寬,無疑使各個有職棒運動的國家、可以多了許多職棒選手來助威,自然也引起相當多的話題與焦點。

而一向以世界棒球水準最高自居的美國職棒界,在一開始便決定派出職棒球員支援美國奧運代表隊,只是全部以小聯盟球員為主,並不派出大家所期望的大聯盟球員參加。這群以3A、2A球員混合組成的代表隊,球員來自各個小聯盟球隊,有的是剛出道的潛力新人、有的是在各階層中浮沉的老將,年齡從20到37歲,可以算是一個大型的混合軍團。不過他們也真是有兩把刷子,在老教頭Tommy Lasorda的領軍之下,一舉達成擊敗古巴、奪得冠軍的目標,也算是讓大家見識到美國職業棒球的水準。

回家之後

如果他們是在台灣、日本或韓國,大概拿到金牌後每個都會變成棒球英雄,未來的選手之路很可能變得非常順暢。但別忘了他們是在美國,是在每年有幾千個小聯盟球員等著擠入大聯盟窄門的美國職棒界,雖然很多選手是球隊積極培育的潛力股、而拿到金牌也許是你個人無上的榮耀,但想憑這個就加分及格,還是沒辦法的。大部份的選手仍然是回到小聯盟中繼續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只有少部份的人能夠一嘗大聯盟的宿願。

像是在決賽中表現不錯的捕手Marcus Jensen與冠軍賽敲出全壘打的Mike Neill,兩人在本球季到現在都還沒有機會上大聯盟,許多奧運代表隊的隊友也都跟他們一樣,除了加強自己的實力之外、更要等待時機、更需要球隊的賞識,要一圓大聯盟之夢並不是這麼容易的。

對於球隊來講,讓這些球員去參與奧運盛會很可能只是一個小決策,別忘了,有很多不錯的小聯盟球員其實並沒有加入代表隊參賽,因為球隊不肯放人(理由很多、但最大的原因應該是怕這些球員受傷)。所以對於這些參加奧運的選手,其所屬球隊並不會因此就提高他們的評價,在他們心目中,最頂尖的小聯盟選手有的還是乖乖放在自己口袋比較保險。這些受邀入選的選手,還是要看個人有沒有實力上的成長與進步,才有打入大聯盟的機會。

幾個闖出名堂的好手

雖然有許多隊友還在小聯盟打拼之中,但是也有幾位選手已經有機會到大聯盟亮相,更有幾個已經闖出自己的字號,受到不少球迷的注意與支持。像是明尼蘇達雙城隊的Doug Mientkiewicz,這位兩年前就有球評點名出來的好手、在大聯盟的旅途一度不順利,讓不少當地球迷失望。在經過奧運的洗禮之後,似乎豁然開竅,在本球季打出了令人驚艷的好成績,目前全壘打與打點都已經創下個人生涯最佳成績,在五月初一度還是美聯打擊王的熱門人選,雖然現在成績下滑,但整體來看還是相當優異的。

然後是密爾瓦基釀酒人隊的Ben Sheets,這位金牌爭奪戰的勝利投手,今年一開季就被許多人看好有機會成為球隊的Ace。他的表現也沒讓人失望,目前十勝的戰績不僅在隊中排名第一,在整個國家聯盟也僅次於響尾蛇隊的Curt Schilling,感覺上他的表現是越來越具大將之風,相信未來幾年他都會是聯盟中投手獎項的熱門人選。

休士頓太空人隊的Roy Oswalt,去年也是美國奧運代表隊的一員,他在球季中開始被扶正為輪值先發,表現的還算中規中矩。基本上太空人隊把他放到大聯盟來還算早了些,因為他最多不過在2A投過19場球(雖然有11勝4敗、自責分率1.94的佳績),未來他應該會是球隊的中心人物,只是希望不要年輕時候就使用過度。

潛力變為戰力

或許大家會覺得奧運不過就幾場比賽而已,怎麼可能因此就將球員的實力提升到另一個階層呢?關於這個問題有位CNNSI運動網站的球評曾經寫了篇專文來探討,在文章之中他提到不少重點:

1. 獲選便是種肯定,在決定名單的同時,其實也代表肯定這些選手的實力。如果不是那麼的出色、怎麼能夠代表國家出賽?有些選手或許一直不曉得自己其實擁有那份資質,但在入選之後才明白自己的能力達到何處,這種信心層面上的提昇是無形獲得的。

2. 精要的指點(雖然這方面是最值得爭議的)。在奧運這種短期決戰的比賽裡,教練會提供出來的應該都是最精要與簡明的技術或戰術,很多球員很可能一輩子就只有這種機會獲得與平常不一樣的東西,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棒球觀念。

3. 一朝成名天下聞,好的球員、會上進的球員對於自己的鞭策更會加強,因為他們會發現世界各地臥虎藏龍,有不少選手很可能以後正是自己的競爭對手。有可能他們在小聯盟已經是獨霸一方的好手,但一旦發現寬廣的世界上還有許多選手是他們未曾接觸到的時候,那種不服輸的競爭心就會成為使他們進步的力量。

上面幾點有的講起來是蠻有一回事的,有些選手也認為參加奧運對自己的影響真是如此,像代表隊成員之一的Gookie Dawkins(去年在辛辛那提紅人隊的2A),提到參加奧運讓他知道自己跟頂尖選手的距離有多遠,想到大聯盟並不是那麼容易,回去該好好下功夫。不過有的項目就不一定真如作者所講的那麼重要,像是第二點,個人便抱持懷疑的態度。是的,代表隊可能是會找一些老牌教練來掛牌,只是那大概都是酬庸性質大於實際功用,也可能因為都找了那麼多職業選手來參加,也就特別找一個老牌的教練Lasoda來掛名,說不定戰術的執行反而是下面的助理呢。

或許下次的代表隊

美國棒球代表隊在這次的奧運會出擊成功,大概會讓下次的成員也比照本次辦理,當然球迷或許便少了一次欣賞明星風采的機會,不過換個角度來想,各隊雖然不會派出大聯盟級的明星,但是卻很願意放出幾個有潛力的新手來磨練磨練,增加他們的比賽視野,很可能在未來的幾年內這些選手會變成大將之才,成為球隊的中流柢柱,而提前看到他們精采的表現,對我們而言不也就是一種眼福嗎?

其實台灣的代表隊不一定總是要找職棒球員來壯大軍容,因為職棒選手在漫長的球季比賽之後,還要參加各項大賽,負擔真的是大了點。而且這些身價較高的職業選手要冒著受傷的危險來出賽,對他們而言也是相當不公平的,因為這很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棒球生涯。站在一個球迷的立場,個人反而比較希望職棒球員不要太頻繁的在球季之外出場比賽,把這種機會讓給業餘的年輕好手,一方面也可以提昇這些年輕選手的眼界,也讓他們在大賽當中學習經驗、培養自信心,或許就在這種過程中,我們又會看到一個超級新星的誕生。

 

大聯盟雜談

筆名:Solomon Chen

E-mail:
Solomon Chen

年輕投手、年輕的希

衝出枷鎖的費城人隊

飄流的棒球老將

四分之一的球季

好的開始

同區廝殺

美國職棒2001年展望

疑雲密佈?

西岸新勢力

最聰明的選擇

誰是90年代最強巨投

....